兩人正說著話,忽見松香從外頭進(jìn)得來,對著顧延章道:"官人,衙署里來了人,說提刑司中有事,請您趕緊去一趟。"
此時(shí)已是半夜,顧延章卻是連忙站了起來,他身上仍舊穿著官服,眼下連衣裳都不用換,便轉(zhuǎn)頭同季清菱道:"怕是智信那一頭有了什么消息,我去瞧瞧。"
又放緩聲音道:"你且先睡,夜間不用給我留床。"說著立時(shí)就要出門。
季清菱見顧延章晚上只吃了兩口飯,此時(shí)就要出門,怕他腹中饑餓,偏見人這樣著急,也不好攔下來,只好叫小丫頭急急包了幾個(gè)半涼的炊餅給松香帶著,交代道:"也不曉得今夜要到幾時(shí),若是餓了,不妨將就拿來墊墊肚子。"
松香挎在胳膊上,匆匆跟著去了。
等到兩人出得門,季清菱自回到房中,忍不住將適才顧延章所說福寧宮中之事反復(fù)想了又想,只覺得其中許多奇詭之處,正要交代一旁的秋月磨墨,欲將事情謄寫一遍,才轉(zhuǎn)過頭,卻見她眼圈紅紅的,正轉(zhuǎn)頭悄悄抹淚,登時(shí)有些尷尬,也不好說旁的,只自己取了白紙擺在面前,又揭開硯臺(tái),取了墨條待要磨墨。
秋月聽得動(dòng)靜,連忙草草擦了擦眼角淚跡,接過季清菱手中墨條,也不好意思多說,只低頭認(rèn)真磨墨不提。
季清菱提筆沾墨,欲要寫字,卻是不由得抬起頭來輕聲問道:"陛下大行,我見府中人人傷心,這又是什么緣故"
秋月愣了一下,方才低聲回道:"陛下仁厚心善,人人皆知他愛民之心,如今他走得這樣突然,叫我們?nèi)绾斡植浑y過"
季清菱攥著手中的筆桿,一時(shí)有些悵然。
天子大行,今日在福寧宮中那一干大臣日日與他相處,若是認(rèn)真說起來,他并不曾虧待諸臣,況且相處這許多年,便是貓狗也有幾分感情。可他過世之后,并不見眾人多少傷心,反而人人開始為了立儲(chǔ)之事吵鬧不休,聽說今日尸體已然半僵也無人理會(huì),任由他擺在床上,也不去入殮。
相反,隔著一道宮墻,外頭那許多百姓與他甚至不曾謀面,卻為他傷心流淚。
季清菱曾經(jīng)見過有人形容趙芮死后京城情形,說是"京師罷市巷哭,數(shù)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之前哭于禁宮之前",等到消息傳到西京,洛陽城中百姓無論老少,俱是向東大哭,紙灰、煙氣遮天無垠,夐不見人。
她以前只做傳說來看,以為多少有些渲染,必不至于如此,畢竟天子高高在上,與百姓并無接觸,如何能這般得民心
可到得此時(shí),真正行至巷口,聽得外頭哭聲,見得府上人情狀,又自秋月出問得話,她才知曉史書所載并非虛。
想到此處,季清菱忍不住喟嘆一聲,將手中筆放回了石托上,等了片刻,到得心緒少有平定,復(fù)才重新提筆書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