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好不容易從乾清宮中"逃"了出來。對的,就是逃,而且還是落荒而逃。倒也不是說朱翊鈞的話嚇著他了,實在是他有些聽不下去了。當(dāng)然,他說有事自然也都是托辭罷了。不過事情如此,張凡倒也不是覺得有什么不妥的,雖然說著對朱翊鈞這么一個才不過十一歲的孩子來說,能夠說出來這么一番話來,實在是有些驚世駭俗。但是考慮到朱翊鈞的身份,以及他的生活環(huán)境,還有他將來所要肩負(fù)的傳宗接代的"責(zé)任",他知道這些,他能夠說出來這番話都是非常正常的。
只不過,張凡也實在是無法習(xí)慣,聽到朱翊鈞說出來這些。既然聽不慣,又不能說他什么,所以張凡干脆是隨便找了個理由,逃出來再說吧。
這出來倒是不打緊,只不過還沒走上兩步路,就碰上馮寶了。
如今的馮寶,因為之前張四維的那件事情,倒也當(dāng)真是受了很多打擊。不過馮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方式,并不是暴躁,亦或是怨恨,反而是相反的沉靜,而且見他的模樣,所有人都能夠感覺到,馮寶變得平和了不少。當(dāng)然,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不過張凡倒是能夠想出來一點。這也并不是馮寶因為這件事情敵不過所以就臨時忍氣吞聲,實際上他就是不想做這些了。
或許有人會覺得,只不過這么一次"挫折"就忍氣吞聲,實在是太過沒有"恒心"了。不過張凡知道,馮寶之所以會如此,并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最主要的是,李太后之后作出的決定,就是臨時晾著馮寶,即便是說了要對他進行處罰,但是卻什么也沒有做。而馮寶卻是因為這樣,所以一直是提心吊膽的。
而事情還不只是這樣。之前提過一件事情,張居正有意招張四維入閣為相幫助他的事情,沒過多久,原本那個人致仕之后,這件事情也就是被提了出來了。
而這件事情一提出來之后,端的是能夠稱得上朝野震動了。張四維前段時間才算是化險為夷,剛剛成為眾人焦點的他,這關(guān)注度還沒有算是消退,就再一次成為了,眾人凝視的目標(biāo)。
而對于這件事情,最為吃驚的就要數(shù)馮寶無疑了。他之前因為李太后說了要處罰他,卻是遲遲都沒有做什么的事情而心中擔(dān)心,一直是小心行事的。如今,聽到張四維是張居正推舉入閣的這件事情,他自然是吃驚非常的。
張居正雖然跟他是站在一邊的,但是他也明白張居正是個什么樣的人,老實說張居正會這么做,對于馮寶來說,他是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的。當(dāng)然,如果沒有除了之前那檔子事情的話,馮寶恐怕就連震驚的感覺都沒有。畢竟那么一來,張居正可以退居張四維入閣,但是他也同樣可以不贊同。
不過這件事情不是這么簡單的,畢竟入閣之事關(guān)系重大,不是說靠著張居正這么一個內(nèi)閣首輔大學(xué)士的推舉就能讓他成功入閣的。對于朝中的人來說,不需要他們贊同,但是最起碼他們也不能反對才行。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得到掌權(quán)者的點頭才行。
而現(xiàn)在,掌權(quán)者是李太后。也就是說,張四維能不能夠入閣,就是要看李太后點不點頭了。而在張居正提出來希望張四維入閣的事情之后,李太后對此顯得很是贊同。當(dāng)然,用很是贊同來形容倒是有些不應(yīng)該,畢竟當(dāng)時的情況是,李太后得知了張居正推舉的是張四維之后,只是問了問其他的幾個大臣張四維的人品學(xué)識如何。
張四維的人品學(xué)識如何,自然是毫無問題的。雖然這些人其中不乏有人不希望張四維入閣的,有的是不喜張四維,有的則是想要取而代之。但是旁邊還有這么多人在,這些人自然是不能公開歪曲事實,張四維無論人品學(xué)識,皆是上上之選,資歷也夠,入閣自然是沒有問題。
當(dāng)時的這些人當(dāng)中,恐怕只有張居正、張凡跟李太后自己知道,這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當(dāng)然,還是張四維,也是早就被張凡告知了這件事情。
而李太后在詢問過了之后,也只是說了一句:"既然如此,張四維晉東閣大學(xué)士,入閣參與機務(wù)。"畢竟,內(nèi)閣之事非同重要,自然是要早早確定人選才行。
雖然說,李太后只不過是說了這么雖然有用,但是平淡無奇的一番話。不過她這樣想也不想,就馬上答應(yīng)下來了,在馮寶看起來,這就是非常贊同的意思。
這么一來,馮寶不由得考慮起來。這簡直不像是那個慎重非
常的李太后會做的事情,更像是她早早已經(jīng)打定了主意的樣子,只不過是接著張居正說出來罷了。
于是,馮寶在震驚之后,也就不由得考慮起來了。本來他是想要反駁的,但是因為李太后一直吊著他沒有給他懲處,所以這段時間小心慎重的他就打算先想想在說話。但是他這么一考慮,卻是發(fā)現(xiàn),事情就更加不能反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