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瞧不起玉米棒子。"蘇玉梅看著他,"你只有幾歲大的時候,家里能吃上玉米棒子就算不錯的了,有次家里吃玉米棒子,就剩下玉米芯了,一粒玉米粒都沒,丟了,你還撿起來啃,口水流了一地。"
"有這事"蘇建剛瞪圓了眼睛。
他一點印象都沒。
"你大姐說的不錯,你那時小,長個兒,家里糧食又不夠,吃剩的玉米芯丟到地上,準備扔的,結(jié)果一不注意,你撿起來就啃,還不撒手,上面一粒玉米粒都沒有,就光在那啃味兒。"王貴枝點頭,"快點,別磨蹭了,還得先去你二姐,二姐夫家,將他們一家三口也喊上,可以多領(lǐng)三根。"
一大家子出門。
有街坊鄰居也出來,碰到了,一起去公交車站。
等了一會兒,擠上車。
開車的師傅納悶不已,回頭看了又看,以前這個點沒什么人坐車,可這會兒滿滿的一車人,而且一個個都挎著布袋,提著竹籃子,比過年那會兒都不遑多讓。
"這么一大早的,你們這是要去哪啊個個都提著竹籃子,挎著布袋。"司機問了一句。
他看了看車門口,還有幾個人擠不上來,朝后面大喊,"都往里面擠一擠,把下面幾個人裝上我們就走。"
人群往里面又挪了挪。
下面的人上來,車門關(guān)了兩次才關(guān)上,司機這才開車。
"你還不知道啊硚口區(qū)那邊有家新開的百貨店,叫萬佳百貨店,今天開業(yè),只要進店就送一根玉米棒子,而且花的錢越多,送的東西越貴,花5塊錢送一盒火柴,花10塊錢送一條肥皂,要是花5000塊錢,就送一輛鳳凰牌自行車。"
"對,對,我們都是去這家百貨店的,店里的家電還有優(yōu)惠價,不過具體優(yōu)惠多少沒寫。"
"一條紅山牌肥皂要5毛8,花10塊錢就送,很劃算,其他的商品肯定也能便宜不少,前幾天有車隊滿城轉(zhuǎn),上面還有人拿著喇叭喊,聽人說打頭的那輛車要二十來萬,這老板有錢!"
公交車里的人議論著。
隨著這輛公交車前行,一路上能看到不少人也往著萬佳百貨店的方向走。
有自行車的騎自行車,沒有自行車的步行,手上拿著宣傳單,提著竹籃子,挎著布袋子,三兩成群,熱鬧的很。
這個年代的人走路都走習慣了,特別是有些農(nóng)村,離著城鎮(zhèn)遠的,有時去街上,或者進城辦個什么事,不少人靠步行,走十幾里,甚至幾十里的路,肩上還要挑著擔子,不喊累。
"快下車,快下車。"車終于到了制衣廠宿舍外的公交車站,蘇建剛第1個跳下車。
大口的呼著氣。
車里人多,悶。
蘇興民,王貴枝,蘇瑾,蘇玉梅,張永強也都下車。
"你們快點。"蘇瑾蹦蹦跳跳的往陸浩家中去。
"剛在車上還說沒座位,站著累,這會兒又活了。"王貴枝道,"慢著點,別摔著了。"
幾個人連忙跟上。
他們才進院,蘇瑾就已經(jīng)下了樓,焉焉的,"二姐夫和二姐,還有妮妮不在,門關(guān)著了。"
"這么早不在家,去哪了"王貴枝問道,"應(yīng)該提前給他們打個電話的,讓他們在家等著。"
"是不是也去了萬佳百貨店"蘇玉梅說道。
"應(yīng)該是去他自己店了,他店鋪今天開張。"蘇興民道。
"他自己還搞了個店也今天開張"張永強咂摸了下嘴,"國慶湊什么熱鬧,應(yīng)該跟其他店錯開的。"
就在這時,黃明華夫妻兩個剛鎖好門,出門,準備去百貨店幫忙。
奶農(nóng)送的牛奶,他倆幫陸浩收了,放在冰箱里。
在院口撞見了蘇興民一群人。
"你們是來找陸老板的吧"黃明華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