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反對總司令的聲音很快被更多支持總司令的聲音淹沒,~州“春分通電”雖是打得嘴仗,但卻是中國近些年未有過的強硬姿態(tài),對于壓抑了許久地國人來說,不啻久旱逢甘霖一般,精神之振奮,絕非區(qū)區(qū)報紙上的跳梁小丑可以掩蓋。
“日軍一日不撤,共和軍便一日不可懈?。≈腥A脊梁,唯共和軍而已!唯趙振華而已!”
“百年國恥,一朝盡雪!列強尤可欺,國人當自強!”
……
頌揚聲中不免夾雜著一些阿諛奉承之辭,對此,趙北只是一笑置之,大筆一揮,在《先鋒日報》上寫下一篇未署名的文章,以一名隨軍記者的身份,將共和軍西征四川的艱苦情形向公眾揭示,特意點明,此時與共和軍做對的,除了少數不明情況地守舊人士之外,其他的多數都是收了日本政府黑錢地走狗文人,對于這些人,應該堅決的打倒。
文章一出,更是熱鬧,在某些“有心人”地指點下,一些熱血青年涌上街頭,將那些鼓吹解散共和軍、趙北下野赴日本道歉的報館一一搗毀,主筆不是被打就是被掛上“漢奸”地牌子游街,雖然各地軍政府很快將這種亂相彈壓下去,但整個社會如同快要爆炸的火藥桶,隨時都會再來一次革命。
二次革命?
冷靜下來的人們將目光投向湖北,投向那位總司令。
總司令也不負眾望,趁熱打鐵又寫了幾篇文章,仔細分析了日本的優(yōu)勢和劣勢,明確提出“以空間換時間”的對日作戰(zhàn)戰(zhàn)略,指出,一旦中日現(xiàn)在開戰(zhàn),就是一場持久戰(zhàn),中國只能采取“拖”字訣,把日本拖死!用這種同歸于盡的決絕,迫使日本知難而退。
為了鼓舞士氣,他還連篇累牘的吹捧德國的崛起歷史,號召國民向德國學習,用民族和國家主義拯救這個古老的民族。這些文章都是他用真名發(fā)表,末尾都無一例外的寫了一句很煽情的話:
“男兒投筆應從軍,當兵就當共和軍!”
口號一喊,群情洶洶。
“當兵去!投共和軍去!”
“鐵血中華,需要鐵血男兒!中華的脊梁,就是共和軍!”
在口號的激勵下,天南海北的青年紛紛打點行裝,踏上征程,他們唱著軍歌,揮舞紅旗,目的地只有一個:武漢。這些人中,不少都是學富五車的知識分子,更有來自遙遠異國的華僑、華人,他們的加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為共和軍注入了一股最具戰(zhàn)斗力的新鮮血液,雖然他們不可能全都走上戰(zhàn)場,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們的學識不會沒有用武之。
“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xiāng)誰造警鐘鳴?……”
亮的軍歌聲中,共和軍的精神已經傳遍中華大地,這種精神將引導這個民族走向新的征程!
這段征程必然灑滿鮮血,也必然光輝無比!(未完待續(xù),)
!~!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