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笑聲雖然很是爽朗,但語氣之中的悲憤之情,卻是怎么也無法掩蓋。
盧象升能與張誠說這些話,自己在心里沒有把他當(dāng)成外人,才會毫無掩飾的向他吐露心聲,可見張誠在盧象升的心目中地位非是他人可比。
張誠心中也是酸楚,卻也無能為力,他只好輕聲說道:“督臣,萬不可存此身死魂滅之念,我三鎮(zhèn)勤王軍兵,尚有近兩萬余精銳,與虜騎對戰(zhàn),可不能沒有你啊?!?
他說完后,有些意猶未盡,猛地一下,單膝跪地,沉聲說道:“末將決意,誓死追隨督臣,鞍前馬后,隨督臣?xì)⑴珗?bào)國,雖萬死而不辭!”
盧象升先是一怔,隨后他目光猛地銳利起來,緊盯著張誠,沉聲說道:“忠忱,你要留有用之身,不可輕捐軀,國事日艱,正是你輩奮發(fā)之時,切不可心生頹廢之念,貽誤終生啊?!?
接著,他又再次殷切囑咐張誠道:“忠忱,你記著,最要緊的,是要常懷忠義之心,常思君恩深重,盡忠報(bào)國。”
拜別督臣盧象升后,張誠正往督標(biāo)大營南門趕去的路上,又被新任宣大總督陳新甲的親兵截住,喚他去陳督軍帳說話。
張誠自知,叫自己去陳督帳中說話,這只是客氣的說法,人家是張誠現(xiàn)在的新上司,他自是沒有理由拒絕,只好隨著那親兵來到陳新甲的中軍大帳。
陳新甲的總督大帳就設(shè)在小龍河的北岸。
其實(shí),昨日午后,新任宣大總督陳新甲就來到盧象升的大營,與他就分兵一事展開一番博弈,雖前些時日楊嗣昌曾與盧象升口頭商定,以盧象升統(tǒng)三鎮(zhèn)總兵、參將麾下軍兵,陳新甲率三鎮(zhèn)各路游擊之軍馬。
但陳新甲今次卻提出要將山西鎮(zhèn)參將姜名武部也歸他統(tǒng)領(lǐng),若是以前,盧象升根本不屑于小人相爭執(zhí)。
不過,今時卻是不同于往日,前些時,張誠特意找過盧督臣,就再次分兵之事,已是反復(fù)向盧象升陳述厲害,盧象升當(dāng)時雖未同意張誠之所,但他日后思量,卻也是默默接受了張誠的想法。
所以,盧象升今次特別強(qiáng)硬,甚至當(dāng)著陳新甲的面,就要給崇禎皇帝寫奏疏,陳新甲本來就是秉承閣臣楊嗣昌的意思,只為分盧象升的兵權(quán),限制他的今后的發(fā)揮而已。
最后就議定,按原定的方案分兵,為此楊嗣昌還在百難之中,撥給盧象升八百石軍糧,以換取順利分兵。
為了不牽扯太眾,就以小龍河為界,小龍河以南為盧象升督標(biāo)營駐地,小龍河以北為新任宣大總督陳新甲的督標(biāo)營駐地,他的中軍大帳也是早上剛剛立起來的。
…………
在張誠來到中軍帳之前,相貌頗為文雅的陳新甲正在自己的軍帳內(nèi)躊躇滿志,他從宣府巡撫的位置升任宣大總督之位,雖是一步之遙,內(nèi)里卻是無比之難,確屬一步高升。
而他之所以能得到這個位子,背后卻是當(dāng)朝禮部尚書、大學(xué)士楊嗣昌的鼎力推薦,在崇禎皇帝面前他任宣府巡撫經(jīng)年,極為知曉邊事,是總督的恰當(dāng)人選。
如今陳新甲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三鎮(zhèn),自然是對閣臣楊嗣昌感恩戴德,唯他馬首是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