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帳之內(nèi),一片寂靜,張誠隨手拿起案幾上的水碗,喝了口溫?zé)岬拈_水,才又說道:“哎,朝綱不振,畿輔靡亂,糧草怕是難以充足供應(yīng),據(jù)哨探回報,韃虜哨騎近日出動頻繁,似有大舉南侵之勢,某估算著,我部很可能會追虜南下,就食于暨南諸城?!?
帳中諸將,皆是神情一凜,面上肅然,張誠接著又道:“朝堂上戰(zhàn)守之爭,非我輩所能議論,諸將即隨我入衛(wèi)勤王,當(dāng)思忠君報國,陣前奮勇殺奴,
至于糧草之事,我部所存,尚優(yōu)于其他諸營,督臣亦會設(shè)法籌措,暫時就先緊緊肚子,非戰(zhàn)之時,先忍一忍,務(wù)要留些余糧,免得斷炊之日,只能望天興嘆?!?
接著,諸人又議了些近日的軍務(wù),便各自散去。
…………
大明崇禎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傍晚,太陽已隱入地平線之下,天空只余微光。
北京城東,通州河畔,清軍大營,一片雪白,片片雪花仍不住的飄落。
清軍的營帳密密麻麻,似乎一眼望不到頭,在綿延達百里的營地之中,各色旗幟迎風(fēng)飄舞著,盡是清軍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等八旗大軍的旗號。
在清軍連綿近百里的營地之中,有一個格外巨大的營盤,其間有多個火炎金頂?shù)暮廊A大帳,有數(shù)桿巨大的織金龍纛大旗立在大帳前,周邊盡是各旗中精銳的巴牙喇營軍士,往來巡守護衛(wèi)著。
內(nèi)一個豪華大帳之中,滿是身著鎏金盔甲的清軍將領(lǐng),濟濟一堂,匯聚在大帳里。
大帳內(nèi)上首處,有兩張大案幾,分別各坐著一位身著鎏金盔甲的清軍將帥。
右側(cè)位,坐著一個看上去年歲不到三十的清將,他身形頗為高大健壯,身上的鎏金盔甲,襯著一副粗獷的長方形面膛,顯得極為英武。
這人正是此次入關(guān)的主帥之一,清國皇帝皇太極的弟弟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他奉皇太極之令,以奉命大將軍之職,與揚武大將軍岳托分統(tǒng)左右兩翼大軍,入寇大明京畿重地。
多爾袞自董家口破墻而入,岳托自密云墻子嶺毀墻而入,于崇禎十一年的十月間,兩翼兵肆虐大明京畿后,匯兵于通州河畔。
此時多爾袞卻是正白旗的旗主,他左翼大軍的副手,正是鑲白旗的旗主,他的親弟弟多鐸。
他們兄弟二人原本應(yīng)是建奴正黃旗與鑲黃旗的旗主,不過皇太極以正白旗旗主之身搶得建奴大汗之位后。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便將自己的正白旗更名為正黃旗,原來多爾袞的正黃旗則被迫更名為正白旗。
接著又將他兒子豪格的鑲白旗更名為鑲黃旗,原來多鐸的鑲黃旗更名為鑲白旗。
皇太極雖然對新的正白旗與鑲白旗極力折騰,不過多爾袞與多鐸兩白旗的實力還是很雄厚,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合起來的勢力,在八旗之中依舊是排在第二位。
這次皇太極令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讓他領(lǐng)軍入寇大明,未免沒有借機削弱多爾袞、多鐸兄弟實力的想法在里面。
上首左側(cè)位,同樣坐著一個年在四十上下的清將,他身形并不高大威猛,一張頗為白凈的四方大臉,卻是沒有一根胡須,雖身上同樣穿著鎏金盔甲,卻隱隱有一絲書生之氣,正是揚武大將軍愛新覺羅·岳托。
鑲紅旗旗主多羅貝勒岳托出任揚武大將軍,以多羅安平貝勒杜度為副手出征,二人統(tǒng)帶入寇明國京畿的右翼大軍,破密云墻子嶺而入,與多爾袞匯兵于通州。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