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定州北十余里外有唐河,河上有一石橋,寬約四丈余,石橋東北十五里外的唐河邊,有一處地勢頗高,上有名叫黃土崗的荒廢村堡。
盧象升部宣大軍便駐扎于此,中軍大帳內(nèi)各軍將齊聚著,只見盧象升穩(wěn)坐上首大案幾后,正沉聲繼續(xù)說道:“今日,我軍駐于此地,明早寅時造飯,卯時拔營,先占據(jù)石橋,全軍渡過唐河,再立新寨,切不可冒失輕進,以為東虜所乘?!?
諸將齊聲喝應著。
盧象升略作思量,才又朗聲說道:“明日卯時,山西鎮(zhèn)虎總兵領本部騎兵,為前驅(qū),趁月色搶占石橋;山西鎮(zhèn)參將姜名武領本部騎兵,進至石橋西二里外布防,為虎總兵警戒側(cè)翼;
宣鎮(zhèn)游擊張誠領本部騎兵,進至石橋北三里外官道周邊警戒,防止東虜游騎,騷擾我大軍過橋;
宣鎮(zhèn)總兵楊國柱領本部騎兵與本督為中軍;宣鎮(zhèn)參將張巖統(tǒng)領各鎮(zhèn)步卒,隨在本督中軍之后,押運糧草、火炮諸般軍資;大同總兵王樸,領本部騎兵,為大軍斷后?!?
帳中諸將都是磨拳擦掌的,大聲接下軍令。
盧象升又再次囑咐諸將官,今夜各部都要加強出哨,兩萬人的大軍,不可能不被清軍發(fā)現(xiàn),明日大戰(zhàn)在即,更要安排好夜間出哨,防止東虜偷營。
接著諸將官又與盧象升商討了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便各自回營準備去了。
…………
張誠的營地仍是與參將張巖合在一處,不過,他麾下的四位哨總,雖依舊對張巖畢恭畢敬的,但隱隱間,已然把張誠當做自己的唯一主將。
這正是張誠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張誠此番入衛(wèi)勤王最大的收獲。
雖然,張巖也是對他愛護有加,但在張巖羽翼之下,束縛太多,終是無法按照張誠自己的想法來展開胸中的抱負。
孑然一身,來到這個世界,張巖對他的種種照拂,既是因果,也是緣分,張誠在心中感激,自是不假,但也不能讓這些成為一展抱負的掣肘。
自打石橋建功,他被升任為游擊將軍之后,麾下諸哨總、把總們就明里暗里的表示,愿追隨他征戰(zhàn)沙場,為他赴死之意。
尤其是張巖說出,勤王事畢后,張誠現(xiàn)在所領四哨精騎,便為他新建游兵營的根基的話之后,四位哨總及各把總、隊總們便真正歸心于張誠,在軍中就只接張誠的軍令了。
而張巖也是有意扶持侄子張誠獨立任事,自張誠升任游擊后,他也未對張誠,對張誠麾下諸將下過軍令,一切都由張誠自己定奪。
唯有在一些大事上,張巖還是在私下立為張誠提個醒,明面上一切張誠軍中一切,都是由他一而定,一步步的,張誠在軍中的威信倍增。
…………
黃土崗西南有一片荒地,地勢北高南低,距離唐河一里有余,張誠的營地便在此處,緊挨著張巖的營地。
外圍是用大木圍起的一圈柵墻,柵墻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鋪著厚實的木板,并向外支出一部分,有若懸戶一般,上面可以走人,方便守夜的軍士巡邏守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