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專門的軍士,架著大車往來營地與蒿水河之間,一車車大冰塊不停的運進營地,被融化了,用來澆灌一處處土墻,多余的就存到一個個大木桶中,以備不時之需。
賈莊這邊比較省事,本身莊墻大部完好,只須再行加高加固即可,工程量不是太大,所以只有盧象升督標營中數(shù)百步卒在忙碌著。
張巖麾下步軍千總部被一分為二,幫著楊國柱和虎大威部去修筑營壘了,姜名武部下則被安排往來拉運冰塊和冷水。
賈莊內(nèi)的房舍庭院,除一處較大的留作中軍大帳,另兩處較完好的留著存放火藥等關鍵軍資外,余下全都被拆除。
其拆下的大木、房梁、磚瓦、殘壁都用來堆砌營壘,以這些為骨架,在覆以沙土,最后用冷水澆灌,外面凍上一層堅硬的薄冰,其不止堅固難摧,更是滑溜無比,根本無法攀爬。
在三處營地的外圍一百幾十步,開始先挖一些較深的壕溝,在其后每隔幾十步,又是一排排壕溝,這些就不要求很深,但一定要寬,要使奴賊不能輕易跨過。
而挖起的土,就用來加固營壘,堆砌寨墻,以及修筑保護銃兵的矮墻,就如張誠所建的那般,土墻堆砌半人高,可以掩護我方火銃手,弓箭手射擊便可。
整個營地內(nèi),各營的步軍們緊張而有序的忙碌著,大家都很清楚,此時所修營防,是為了防御韃子即將開始的攻擊,是保命用的,自是不敢偷懶。
北方冬日里的寒風,格外刺骨,軍士們的手個個都凍得發(fā)青紅腫,臉上也被寒風吹裂開一道道小口子。
蒿水河邊的樹木,都被砍光,連賈莊周圍幾里內(nèi)的樹木都是一般砍倒,用騾馬拖拽回來,修筑營防剩下的,也都劈砍成一段段。
營地內(nèi)外,火堆處處引燃,上面都架著大鍋,熱水在鍋里滾滾發(fā)燙,這樣一是為了給軍士們提供烤火取暖所在。
二是為了烘烤凍實的地面,所以這些火堆,不停的挪換著位置,隨著火堆陸陸續(xù)續(xù)都移入營地內(nèi),也標志著壕溝都挖的七七八八了。
雖然天氣很是惡劣,但軍士們還是干得熱火朝天,就算一雙手被凍裂了,凍得青紫了,都還在奮力不休。
甚至張巖也親自掄起鎬頭,奮力在堅硬的地面上砍刨著,在他激勵下,全軍士氣高昂,終于在天黑前完成了挖壕,且寨墻也基本修筑完成,只是有些關鍵部位,還需修繕加固而已。
有如平地壘起了一座巨城,三個營寨成品字行,聳立在荒野間,在各營寨之間,都壘砌了齊胸的土墻,這個是在計劃之外的。
在楊國柱和虎大威的營地與賈莊之間,多修筑了一條齊胸的土墻,只在靠近賈莊這邊,留有一處數(shù)丈寬的口子,便于騎兵出擊。
這處土墻,可守,也可不守,反正清軍是用不上,而且清軍若是從此處突進,也只著一處口子方便進出,就不利于他們大軍往來。
各營的寨墻上,都預留了一些炮位,在各處營門外,都是火炮三門,或五門一組,堵著營門處。
平時大軍可以在寨墻上堅守,也可出到營外,在各處土墻后布陣堅守,各處土墻間留出的空位,都是放置火炮之處。
一旦騎軍出擊,只須移開火炮到兩邊即可,卻是方便快捷。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