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二年六月十一日,宣鎮(zhèn)上北路赤城堡東關(guān)外。
兩頂官轎在張誠躺著的軟塌前停了下來,隨著轎簾掀開,赤城兵備道何崇武與管糧通判秦時錚從官轎上先后下來。
讓他二人頗感意外的是,兩張大椅子卻是分別擺在張誠的左右兩側(cè),兵憲何崇武還未表態(tài),管糧通判秦時錚卻是一副怒氣沖沖的道:“張參將,此為何意?”
張誠仍是如在兵備署時一般仰躺在軟塌之上,有氣無力的輕聲說道:“二位大人切莫生氣,為了安定我北路軍心民情,本將決意將這禍亂北路的罪魁禍?zhǔn)祝诮袢諚n首示眾。
本將也知此舉多少都與我大明規(guī)制不合,因此特勉為其難,就自作主張擔(dān)任這主監(jiān)斬官了,這也是本將為而為大人考慮,若是異日朝廷怪罪下來,自也是本將一人擔(dān)當(dāng)?!?
何崇武立在原處并未移步向前,他也是低頭沉思著,昨日他就接到了兵部行文,要他在北路支持張誠操練新軍,非但要他不遺余力,且更提到若北路力有不逮,可由他提請東路予以支持。
就在他沉思之時,秦時錚見他并未向前走去,便再次開口質(zhì)問張誠道:“張參將,這吳有祿縱使有罪,然其畢竟是朝廷四品武官,也當(dāng)呈報朝廷,由圣上裁決,方可處置。”
“咳咳咳……”
張誠一陣咳嗽后,勉強抬起頭來,有氣無力的對他說道:“秦大人所,張誠又怎會不知。
只是事出緊急,如今我上北路人心浮動,亂生肘腋之間,本將也是無奈,只得借這吳薛逆黨的人頭,穩(wěn)定我北路情勢,幸得前次陛下曾賜我一口寶劍,
圣上的本意是要張誠憑這三尺青鋒,驅(qū)退入寇之韃虜,幸得三軍將士奮勇,終將韃虜逼退,今日事急從權(quán),我也只得再次請出御賜寶劍,斬盡亂國奸賊?!?
說到此處,張誠又停了下來,他大口喘息了一陣,就在秦時錚又待開口說話時,張誠卻已搶先道:“我亦心知二位大人是為本將設(shè)想,可張誠只知忠勤王事,為我大明萬代千秋盡心竭力,怎可為了自身的安危前程,而視北路安危于不顧。
因此,才擅作主張,自任這主監(jiān)斬官一職,將來如是朝廷追究今日之事,張誠也愿一力承擔(dān),請何兵憲與秦糧判勿要怪罪本將才是!”
秦時錚怒目瞪視著張誠,罵了句:“一介莽夫,簡直是無法無天?!?
他走上一步,來到兵備何崇武身旁,輕聲道:“何兵憲,如此渾水,你我切不可深陷其中啊!”
“虎!”
猛然一聲大喝,北面列陣的三百余軍士齊刷刷的單膝跪地,手中的槍棒不住的錘擊在地上,發(fā)出陣陣“咚咚”的聲音。
“虎!”
南面的軍陣上的將士們也是齊刷刷單膝跪地,“咚咚咚”之聲更加的響亮起來。
“虎虎虎……”
隨著東面校場前的云州新軍陣列也單膝跪地后,他們的齊聲大喝響徹云天,久久不絕。
何崇武神色如常,面容也很是鎮(zhèn)定,可陪在他身旁的秦時錚卻是有些驚慌不已,他顫聲說著:“……作甚?……這些個丘八要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