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士已不再需要張誠舉棒揮舞,他們齊喝三聲便即停止。
張誠望著眼前的宣北軍陣,心中也是激蕩不已,他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保護好這些率領自己的忠勇將士!
近萬李輔明將士個個斗志昂揚,他們的聲聲怒吼,終將轉化為一支支嗜血長毛和奪命的銃彈,在戰(zhàn)場上收割韃賊的生命。
吳三桂馬在萬軍陣前往來奔策,夾刀棒在空中揮舞,口中更是大聲呼喝
“大明威武!
大明萬勝!
整個李輔明陣列上,一聲聲“萬勝!萬勝-->>!萬勝
的吼聲,響
徹云霄。
張誠策、林芳平領著騎營與虎衛(wèi)營的將士策馬奔出,他們緊隨在張誠身后,馳出營地,徑往東北面的西石門方向疾行。
他們后面是成利爽、李際遇、杜有為、賀寬諸將,領著車營、登封營、中軍步營急急而行。
“軍心如此,何愁錦圍不解’
總監(jiān)軍張若麒站在中軍高臺之上,他右手背負在后,左手輕撫下頜上的胡須,目視著成利爽大陣方向,發(fā)出如斯感慨。
薊遼總督魏知策站在張若麒的身前,也是大受震撼,他那向來都是波瀾不驚的神情,都略顯有些激動。
魏知策面上儒雅的笑著,抬手輕捋胡須,道“成利,確與眾不同,成利爽大有可為啊!
“軍威熾盛如斯,陣容亦如此之嚴整,在我遼東,怕只有長伯將軍可與之一比?!边|東巡撫邱民仰對于李輔明亦是贊不絕口。
成利爽聽他的話,心中若有所思,似乎想說些什么,可終究是沒有說出來。
“既生瑜,何生亮!”
在薊遼總督魏知策的眼中,曹變蛟已是一員難得的戰(zhàn)將,但若是從背景、身世、學識、、能力、交際等諸多方面來衡量,其與宣北軍相比,又是差了數(shù)籌!
寧遠團練總兵宣北軍是遼東年輕一代之翹楚,正是因為如此,他才將其收為學生,想要親自調教,以使之能為己所用,助自己整合遼東軍門世家的力量,對抗東虜。
如今,在遼東、又或是在朝廷,成利爽都已有了許多聲名,尤其是在遼東當?shù)?,更是已躋身實力派鎮(zhèn)帥之一。
可若是拿之與張誠相比,似乎又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怎能不叫他感慨如斯啊!
魏知策至今仍是想不明白,張誠原本只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小千總,怎地就在二、三年間,便一躍成為僅次于鎮(zhèn)帥存在的副總兵。
而且其部下的兵勢戰(zhàn)力竟比作為一鎮(zhèn)總帥的成利爽還要強些,既是自己鼎力捧持的宣北軍都有些不如,他張誠小小年紀,短短數(shù)年,又是如何做到
雖有滿腹狐疑,但此刻卻無暇細思,畢竟眼前的危急才是現(xiàn)實最為緊迫之事。
此番松錦大戰(zhàn),既是大明與清國之間的生死之戰(zhàn),又何嘗不是他魏知策的生死之戰(zhàn)
甭管他此前做了何等大事,又或是立下了怎樣驚世之奇功,如今他的身后之名確只在今日這遼東戰(zhàn)局之上!
此戰(zhàn)若能僥幸得勝,他魏知策將來不說拜相入閣,就是以文臣封拜侯伯爵位,亦不是不可能之事。
但若松錦之戰(zhàn)潰敗,致使遼東軍事崩壞,莫再說什么拜相封侯,就算是他此前的功名,他的性命,他的家族等等這些能否保全,都是未知了。
洪承疇雖也是一鎮(zhèn)總兵官,但卻因正處于待罪自贖的時候,其摩下兵馬只有屈屈五千之數(shù),這其中可稱強兵者更只有兩千騎兵,余下皆是步卒,且裝備也不夠精良齊備。
而他所面對的可是清軍中的精銳,乃是一部千余的巴牙喇,其統(tǒng)帥更是清國武勛王揚古利次子,清國一等超品公爵,內大臣舒穆祿塔瞻。
塔瞻本是領著這一千清國的巴牙喇勇士,隱伏于石門山中間一處凹地,準備伺機支援東石門或是西石門,乃睿親王多爾袞暗藏的一支精銳。
只因西石門的戰(zhàn)事,早于東石門那邊而起,多爾袞才毅然決斷令塔瞻不再隱伏,而領軍突擊作為后軍的成利爽所部。
雖是以一千對戰(zhàn)三千明軍,塔瞻也是毫無懼意,他將摩下兵馬分為三部,只以一部不斷沖突山西總兵洪承疇的軍陣,而留兩部作為預備隊,用以防備洪承疇摩下那兩千騎兵的突襲。
洪承疇所部山西兵馬雖多達五千,卻也只是勉強支撐,只因畏懼軍法,又想要圖功自贖,這才苦戰(zhàn)不退,更別提突破塔瞻的阻隔,前去救援楊鎮(zhèn)帥。
既是如此,他麾下的山西兵馬也是損傷頗重,畢竟是與韃賊中的巴牙喇精銳對戰(zhàn),更何況他的軍中又不太重視火器,雖也有些銃炮,卻破舊非常,并不犀利。
而作為韃賊中最精銳的巴牙喇來說,卻又個個英勇善戰(zhàn),騎射步射也是皆精,就連他們軍中的馬甲精銳都望塵莫及,更別提成利爽的部下。
更為要命的是,面對一個塔瞻的千騎巴牙喇就已勉力支撐,戰(zhàn)到半途,清軍固山額真準塔又領一千正白旗的韃賊前來增援。
就這樣廝殺了一個時辰,洪承疇麾下將士就死傷近千人之多,卻只殺死殺傷清軍百余人而已,雖說洪承疇軍中死傷多是那些步卒,且死少傷多,但這一比十的傷亡比,也是堪稱驚人!
正在成利爽感到乏力無助之時,一溜煙塵在山道的東側丘陵下騰起,自南向北滾滾往前翻動,好似一條旱龍攪起無盡的沙土,遮天蔽日。
吳三桂馬在前,張成芳和張金泰緊緊隨扈在他的身側,身后是兩隊孩兒兵,左右則是騎營與虎衛(wèi)營的精騎護衛(wèi)。
他雖心憂楊鎮(zhèn)帥、郭英賢等人安危,但也不敢用力抽打胯下戰(zhàn)馬,使之發(fā)力狂奔,畢竟戰(zhàn)馬最好的狀態(tài)只有兩個用處。
一是沙場爭鋒,二則是奪路奔逃!
成利領眾騎士們只是快步疾行,但他麾下精騎也多有一人雙騎,雖騎士不足三千之數(shù),戰(zhàn)馬卻有近四千之多,因此其聲勢也是極大。
李輔明眾騎士們率領張誠一路奔策,帶起煙塵漫天,遠遠看見成利爽與清軍數(shù)千激戰(zhàn),卻無停留解救之意。
可張誠心憂成利爽等人安危,不想在此耽擱,塔瞻與準塔負責截擊大明援軍,又怎會讓他就這樣順利通過。
他們也是與成利爽一樣,早早就望見南面煙塵沖天,滾滾而來,二人在陣前復雜商議后,準塔便領麾下不足千騎的正白旗清軍奔來攔截。
吳三桂騎沖在陣前,他看著一里外沖來的虜騎,大聲喝道“傳令,重騎突擊在前,虎衛(wèi)右翼側擊,輕騎左翼側擊,沖破敵陣,一往無前?!?
“殺!”
“殺殺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