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遼國二皇子求親未成一事已經過去了一月的時間,北方邊境突然傳來了戰(zhàn)事消息,遼國頻頻糾集戰(zhàn)力與宋軍形成對峙之勢,更是在幾日前突然有如神助,連連攻下了宋國邊境的幾座城池。
消息一出,朝野物議沸然,國庫此時正值空虛,而且宋軍一向不如遼軍悍武驍勇,此次開戰(zhàn)怕是勝負難。
大宋這邊雖然因為有火炮這一殺傷性武器才暫時阻住了遼軍的攻勢,但火炮的消耗不小,若是彈藥制造不及,一旦消耗干凈,怕也難以長時間抵擋遼軍的攻勢。
此刻上書房內,幾名文武大臣正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不少文臣都贊成和遼國暫且求和,不管是送人和親還是賠償金銀土地,先把這些發(fā)瘋的遼國人安撫住再說。
反觀贊成主戰(zhàn)的人,竟只有以太常寺少卿李綱為首的幾名武將。
李綱是進士出身,是難得的文武雙全、忠勇愛國的人物,之前還寫過抨擊蔡京奸相的文章,南枝的哥哥趙諶也曾評價李綱此人乃社稷之臣。
南枝自從得了宋遼開戰(zhàn)的消息之后,就覺得自己兩個馬甲來回切換的生涯算是走到了頭,遞了牌子就一路來到了上書房。
正坐在上書房里頭疼的趙佶聽到下面人通報說南枝來了不免有些疑惑,雖然他知道南枝來的這個時機不太對,堂上幾名要臣還在討論政事;可是,他也心知肚明南枝從不是如此莽撞行事的人,便把南枝宣了進來。
見著柔嘉郡主竟然來到了上書房,旁邊幾位剛剛還一力支持送柔嘉郡主去和親平息遼國怒火的大臣頓時閉上了嘴,不敢當著南枝的面再繼續(xù)發(fā)表觀點。
南枝進來之后目不斜視,當堂向趙佶行了個跪拜大禮。
趙佶驚訝地坐直了身子,他之前早早就下過諭令,免了這個孫女的日常跪拜大禮,難道是因為這次南枝有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