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科會元,宣都南儀程卿?!?
程卿是在去貢院半路上得知自己是今科會元,事實上,榜單還在抄錄時,京城許多權(quán)貴就收到了消息。
長公主本不用關(guān)心會試,因程卿參考,不得不分出一點心神關(guān)注會試結(jié)果。
公主府的長史將消息帶回,長公主臉色就一沉:“倒是好命,他成了今科會元,豈不是還要當狀元?”
長史小心回稟,“上一科會試,孟懷謹沒能中會元,陛下大感遺憾,還遷怒了會試的主考官,這一科會試,主考官都非常會揣度圣意,一定會捧出個‘六元及第’給陛下,歌頌這承平盛世?!?
長史說的是實話,長公主正因為明白這點才會生氣。
程卿能當會元,大概只有三分靠實力,四分靠運氣,剩下三分則是長公主在賞梅會上給程卿搭了戲臺子表演,讓程卿白白賺取了名氣!
“本宮記得此次主考官之一的梅翰林也是宣都人士,可是他堅持要選程卿做會元?今科會試,不止程卿一個‘連中四元’的舉子,禮部就算要給陛下獻上‘六元及第’的祥瑞,也不僅程卿一個選擇——”
若是梅翰林堅持選程卿當會元,今科會試的結(jié)果容易被人非議。
長公主就算不好出手推翻放榜結(jié)果,也能讓程卿的會元當?shù)脹]滋沒味!
誰知長史苦笑道,“據(jù)下官所知,選程卿做會元并不是梅翰林的意思,梅翰林另有所好,是禮部章侍郎堅持要選程卿做會元,兩位主考官僵持不下,禮部尚書調(diào)解無果,官司還打到了陛下面前,陛下親自圈了程卿的名字?!?
這事兒昨夜發(fā)生在乾清宮,今天早朝散朝時,章侍郎親口講出來的。
一個大臣知道了,那滿朝文武都知道了。
章侍郎大概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眼光獨到,以及皇上對他的信任吧!
居然不是梅翰林?
長公主頗為意外。
梅翰林這個宣都籍的窮翰林,居然不提攜同鄉(xiāng)后輩。
而章侍郎又自作聰明!
“殿下,您看——”
長史知道長公主此時不好對程卿做什么,然長公主不發(fā)話,長史也不好自作聰明。
長公主揮手,“你且退下,不要管那程卿,如今最要緊是籌備柔嘉與三皇子的婚事?!?
長史領(lǐng)命退下不敢多。
長公主一定生氣極了,就算禮部要制造個‘六元及第’的祥瑞獻給皇上,也不一定要選程卿。是柔嘉鄉(xiāng)君對付程卿不成,反讓‘程卿’的名字被滿朝文武得知。
就像那章侍郎,堅持要選程卿做會元,除了程卿的試卷更合章侍郎的胃口,未嘗沒有程卿得罪了長公主府的原因——章侍郎借此彰顯自己不畏權(quán)貴的清名呢!
就是皇上,今科應試的舉人有好幾千,因為柔嘉鄉(xiāng)君的緣故,大概也只對‘程卿’的名字印象最深刻,所以章侍郎和梅翰林推選的舉人不同,皇上御筆一圈,直接就選了‘程卿’。
皇上也是在表態(tài),讓滿朝文武看看自己的圣明——雖然程卿這個小舉人得罪了長公主,卻無礙他在科考中暢通無阻,縱是權(quán)貴也擋不住朝廷選拔人才的決心。
唉,仔細想想,程卿能中會元,還真有長公主和柔嘉鄉(xiāng)君不小的‘助力’,長史都在替長公主郁悶,何況長公主本人?
溜了溜了,留下來說不定就要迎接長公主的怒火。
長史一走,柔嘉就來了。
這三個月,柔嘉的確是狠下功夫?qū)W規(guī)矩,她的儀態(tài)宮禮已經(jīng)挑不出半點毛病,以往是有一點不如意的地方當場就要發(fā)作,現(xiàn)在則學會了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