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28日,周五。
下午將近五點的時候。
寧衛(wèi)民為了能占據(jù)個好地方,特意早早地引領(lǐng)著羅廣亮和他的弟兄們到了東城區(qū)建國門外,路北的一條小街南口。
他們來的確實很早,這里空空蕩蕩,冷冷清清,根本不見任何做生意的小販。
以至于他們六個人、六輛三輪車,隨隨便便就占據(jù)了街口最好的位置。
他們大可以分頭守著路口兩端,在每一邊都排上三輛車,在此擺開陣勢賣貨。
不過正因為是初到此地,等看清了此處的環(huán)境之后。
除了對寧衛(wèi)民一身本事佩服有加,對他仍舊保持信心的羅廣亮以外。
其他人無不情緒大大受挫,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失望。
因為他們誰都不明白,腳下這個不在地圖之上,全長五百米,寬八米的小街。
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寧衛(wèi)民重視,值得他專程組織大家跑到這里來做生意的道理。
要知道,這里可是二環(huán)路外的東郊啊。
這年頭一過建國門橋就算出城了,車少人也少。
雖然他們待的地方面前就是建外大街的馬路,可人流著實不多。
而且這條小街的兩邊除了洋槐就是圍墻。
途徑此地的人們,無論走路的還是騎車的,根本沒興趣,往街口或者里面多瞅一眼。
而是面對一覽無余的朝天大道,行進速度飛快,眼神專注朝前。
好像人人都有正事要忙,當他們是空氣一樣。
這樣的情形,還別說沒法和京城的鬧市區(qū),前門、西單、大柵欄、王府井相提并論了。
就與這條街西邊的友誼商店,以及東邊的建國飯店相比,那也差老鼻子去了。
怎么看,都絕非一個做生意的好地方。
干嘛就非得來這兒呢?這不合邏輯啊。
說真的,也就是羅廣亮的威信在這兒呢,又主動帶頭不吭聲的鋪陳貨物。
他的弟兄們才沒敢說話,也跟著上手干活。
否則這哥兒幾個不滿和疑慮也早表現(xiàn)出來了。
恐怕還得當面向?qū)幮l(wèi)民問個明白才行呢。
時間就在無人問津的冷淡中和悶頭抽煙里默默消耗著。
―――――
半個小時過去了,倒是有了一點積極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
那就是在大伙兒擺好了商品后,這條小街又陸續(xù)趕來了不少小商小販,逐漸變得熱鬧了許多。
可以說,這里確實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市場雛形了。
只是可惜啊,羅廣亮一干弟兄們的信心可沒因此得到多少恢復。
因為與他們湊在一起的同行,凈是什么挑著擔子賣水果、賣菜的。
要不就是挎著個籃子來賣雞蛋的、賣咸鴨蛋的。
還有推著掛著筐的自行車來賣醬豆腐和咸菜的。
又或者是用小推車推來幾個麻袋,來賣綠豆、紅豆、小米的。
說句不好聽的,這些小販們就跟農(nóng)村趕集似的,經(jīng)營的都是以農(nóng)產(chǎn)品為主,把這里一下變成了農(nóng)貿(mào)自由市場了。
所以這種情形反而讓羅廣亮的弟兄們倍感尷尬。
在這幫小販里表達費解和奇怪的眼神里,倒像是他們才是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這里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