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的事兒,幾乎樣樣都逃不過熟能生巧的規(guī)律。
就比如街道縫紉社的那些臨時工。
盡管大家都沒受過正規(guī)的服裝制作培訓,使用的還都是家用的縫紉機。
可由于質(zhì)量監(jiān)督制度管得嚴,沒人敢敷衍。
再加上縫紉機轉(zhuǎn)輪里,滾動的是每一個人擺脫經(jīng)濟窘?jīng)r的希望,大家干活的積極性也沒法不旺盛。
于是時間一長,勤能補拙。
每個人做出的活兒,除了速度要慢點,質(zhì)量上絕不遜色于電動的工業(yè)縫紉機,或者是紅聯(lián)廠那樣的服裝大廠。
蘇錦更是個中翹楚。
他通過在縫紉社的歷練,幾乎天天都在將裁剪、制版的手藝提高著。
就連他的父親蘇慎針都難得地夸了他基本功的飛速進步。
說本以為他總得到三十歲,祖?zhèn)鞯氖炙嚥拍苣贸鰜斫o人看的。
沒想到如今的他已經(jīng)夠格獨自進宅門府門量體裁衣的了。
除了繡活兒還差著火候,其他方面,應(yīng)該不至于砸了蘇家的招牌。
還有寧衛(wèi)民手下那四大金牌銷售,干的時間長了。
怎么一眼分辨出最容易掏錢的顧客,能用最短的時間把商品賣出去。
對這幾個姑娘來說,也成了駕輕就熟的本能。
比方說,遇到那種自認為有點錢也有點魅力的男性。
她們都能用三兩語,讓對方立馬暈菜,不知身在何處了。
特別是那種帶著女孩來逛的男人,原本只想逛逛,是只看不買的那一種。
可只要她們的微笑和說辭配合在一起。
那就是一顆顆從嘴里射出去的軟釘子,能直接刺進這些人的自尊心要害。
男人都好面子,不買肯定不行,要買還不能太摳。
于是乎,不花個千八百的,是肯定出不了店門的。
幾乎每一天,姑娘們私下里都會彼此繪聲繪色地彼此交流店里發(fā)生的趣事。
專講那些被她們整得五迷三道的假有錢人,是怎么硬裝著大方,實則肉疼的掏錢。
然后再一起哈哈大笑。
就連張士慧帶著譚大姐經(jīng)營煙酒店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今的譚大姐,不但看店、打掃樣樣到位。
而且?guī)缀趺看味寄苡脽崆榈脑捳Z和端茶倒水的殷勤勁兒,把上門來想賣煙酒顧客留住。
非常稱職的兼任起了接待員和秘書的活兒。
甚至隨著經(jīng)驗的豐富,有時候她自己就能獨挑大梁,談成對行情較有把握的煙酒回購生意。
張士慧的進步那更是了得。
在寧衛(wèi)民有意安排下,自從去聽了康術(shù)德幾堂課。
這小子就非常迅速地掌握了和上層人士打交道的竅門。
明白了怎么才能說出讓上層人士既愛聽又放心的話來。
應(yīng)該說,回收高檔煙酒的生意,其實和當年“打小鼓”出入宅門府門收舊貨,是有較大共同性的。
但又簡單許多。
因為目前這行還沒有競爭對手,貨品除了煙就是酒,也不存在買著假貨“打眼”的可能性。
張士慧只要學會怎么用人情“勾”住老主顧,又怎么用話“架上秧子”得著便宜的基本套路。
就已經(jīng)足夠在這行里如魚得水,無往不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