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天的梆子聲穿透厚重宮墻,朱高熾依舊沉浸在愜意的美夢之中。
朦朧間,張妍冰涼的指尖掐了掐他的胳膊,聲音里帶著不容置疑的緊迫:“快起來,你要去參加早朝。”
他猛地驚醒,后知后覺地發(fā)現(xiàn)寢殿里已然燭火通明。
宮女們魚貫而入,將團龍補服套上他臃腫的身軀,玉帶扣在腰間勒得生疼。
銅鏡里映出一張尚未褪去睡意的臉,金絲籠巾下的鬢角沁出細汗——這是他作為現(xiàn)代學(xué)者從未經(jīng)歷過的陣仗。
不到半個時辰,朱高熾已隨著晨霧踏入皇極殿。
漢白玉階前,三十六名金吾衛(wèi)執(zhí)戟而立,甲胄上的銅釘在晨光中泛著冷芒。
朱高熾拖著沉重的步伐邁上丹陛,繡著海水江崖紋的袍裾掃過冰涼的金磚,直到站定在文武百官最前列。
鐘鼓齊鳴,朱棣在龍椅上微微前傾,明黃色龍袍上的十二章紋隨著動作若隱若現(xiàn)。
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此刻倒更像個尋常的和藹老者,頷下銀須隨著呼吸輕輕顫動。
他先是批復(fù)了工部疏浚大運河給民工發(fā)餉銀的奏疏,朱筆落下時,殿內(nèi)唯有筆尖摩挲奏本的沙沙聲。
接著是都察院兩個御史發(fā),他們要彈劾浙江臬司衙門一位判官徇私枉法。
朱高熾的目光掃過群臣,文官們峨冠博帶,武官們蟒袍玉帶,唯有角落里漢王朱高煦的眼神如毒蛇般陰鷙。
突然,一抹醒目的緋袍闖入視線——禮部侍郎呂震捧著象牙笏板,孔雀補子在搖曳的燭光下泛著幽光。
“陛下,《永樂大典》尚有疏漏……”呂震的聲音抑揚頓挫。
朱高熾強撐著沉重的眼皮,努力嘗試?yán)斫饽切┗逎男g(shù)語。
直到“解縉”二字如驚雷炸響,他渾身的血液瞬間凝固,模糊的意識一下清醒。
記憶如潮水翻涌:
那個才高八斗的明初第一才子解縉,因為直進諫觸怒朱棣,又被漢王構(gòu)陷謀立太子,此刻正深陷詔獄。
歷史書上冷冰冰的文字突然鮮活起來——就在今年冬天,錦衣衛(wèi)指揮紀(jì)綱會灌醉解縉,將他埋在雪堆中活活凍死。
“有點道理?!敝扉Φ穆曇敉蝗豁懫?,朱高熾猛地抬頭,正對上那雙鷹隼般的眼睛。
帝王指尖摩挲著玉扳指,笑意卻不達眼底:“朱高熾!你說說,你的這個同黨該不該放出來!”
殿內(nèi)空氣驟然凝固。漢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滿朝文武的目光如芒在背。
朱高熾后背瞬間滲出冷汗,金絲籠巾下的頭皮陣陣發(fā)麻。
朱棣輕飄飄一句\"同黨\",恰似一柄懸在脖頸的利刃——古往今來,太子結(jié)黨都是帝王最忌的逆鱗。
朱高熾余光瞥見漢王嘴角那抹笑意,他心中無比清楚自己如何應(yīng)答,不僅關(guān)乎解縉的性命,更將成為改寫命運的第一步。
\"兒臣以為,父皇剛剛的話似有些不妥。\"
當(dāng)朱高熾這句話出口時,殿內(nèi)此起彼伏的呼吸聲仿佛一瞬間突然集體消失,唯有銅鶴香爐中依舊青煙裊裊。
朱棣扶著龍椅扶手的手指微微收緊,明黃色龍袍下的身影如蟄伏的猛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