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天王、公明哥哥,各位頭領(lǐng)。小弟已探明,朱仝哥哥確在滄州府牢城營。但是滄州知府見他儀表堂堂,也聽說他的仗義,對他頗為賞識,非但未讓他受苦,反將他留在府衙內(nèi)聽用。
滄州知府有個年方四歲的小衙內(nèi),見了朱仝哥哥十分親近,纏著要他抱。知府便命朱仝哥哥早晚看護小衙內(nèi),出入府衙如同家人,頗受信任。”
廳內(nèi)一時安靜下來。
晁蓋聽完,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欣慰之色:“此乃不幸中之萬幸!朱仝兄弟為人忠厚,得此際遇,也是蒼天有眼。
他既能在滄州安穩(wěn)度日,不受牢獄之苦,我等便不必強求他上山了。強扭的瓜不甜,他在知府處安穩(wěn),強過在梁山餐風(fēng)露宿?!?
宋江卻眉頭緊鎖,緩緩搖頭。
“天王哥哥此差矣。朱仝兄弟乃當(dāng)世豪杰,一身本領(lǐng),豈能長久寄人籬下,做那看護孩童的勾當(dāng)?他今日安穩(wěn),是知府一念之仁,焉知日后不會生變?
況且,他本是為義氣獲罪,大好前程盡毀,心中豈能無憾?梁山聚義,替天行道,正是英雄用武之地。我等既知他下落,若不邀他上山共聚大義,豈不辜負(fù)了兄弟情分?”
吳用在一旁察觀色,見宋江心意已決,便湊近一步。
“公明哥哥所慮極是。朱仝兄弟心念舊恩,又重情義,若直接相邀,他顧念知府恩情,必不肯隨我等上山。為今之計,需斷其后路,令他別無選擇?!?
宋江沒想到吳用跟自己想到了一塊去,連忙問道:“學(xué)究有何妙計?”
吳用聲音帶著一絲冷意:“只需尋一得力之人,趁朱仝帶小衙內(nèi)外出游玩之時,將那孩子……”說的時候他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意思不而喻。
宋江接著他的話開始補充。
“軍師說得對!小衙內(nèi)沒了,朱仝兄弟無法向知府交代,后路斷絕,只能跟我們回梁山。不如讓李逵兄弟戴罪立功,此事由他去辦,絕對放心!”
“不可!”
方天靖直接打斷了宋江的話,這種滅絕人性的事情,他是堅決不同意。
“朱仝是義氣深重的好漢,邀他上山本是好事。但我梁山聚義,為的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那滄州知府待朱仝不薄,未曾折辱,更委以信任。
他的兒子還是個年幼的娃娃。若讓李逵去行此等滅絕人性之事,這與那殘害忠良、魚肉百姓的狗官有何區(qū)別?此等行徑,禽獸不如!傳揚出去,天下英雄如何看待我梁山?晁天王仁義無雙的名聲,豈不是毀于一旦?”
方天靖的話一上來就把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給舉了起來,調(diào)子起的有些高!
此時,在場的不少頭領(lǐng)想起李逵在扈家莊的暴行,不由得腦補李逵殘害幼童的場景,臉上都露出不忍之色。
晁蓋更是連連點頭,支持方天靖:“方兄弟所極是!此計太過陰損歹毒,絕不可行!我晁蓋行事,光明磊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若為邀人上山而殘害無辜幼童,那與禽獸何異?此非仁義之道,更非替天行道!我梁山泊的義字大旗,不能沾染這等污穢之血!”
宋江被方天靖和晁蓋接連反對,臉色有些難看。
但他仍強行分辯道:“天王哥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朱仝兄弟乃當(dāng)世虎將,難道就讓他埋沒在滄州府做個看孩子的幫閑?”
“小節(jié)?”
方天靖冷笑一聲,“殺害無辜幼童,這在公明哥哥眼中只是小節(jié)?天王說得對,這關(guān)乎我梁山根本!要救朱仝,要邀他上山,我方天靖舉雙手贊成!但必須堂堂正正,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