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在寨外看得心痛如絞,只得鳴金收兵。
江字營和天字營得勝回營,宋江立馬擺起了慶功宴。
宋江舉杯道:“今日大勝,全賴軍師妙計!”
今天他必須捧一下軍師吳用,那這個十面埋伏之計實在太妙!
吳用謙虛的說道:“公明哥哥說的實在折殺我也。此戰(zhàn)之功,首推公明哥哥指揮得當(dāng),其次是林教頭力擒二將,再次則是各位頭領(lǐng)奮勇殺敵?!?
宋江起身客氣道:“軍師過謙了。若非十面埋伏之計,哪里能有今日大勝?”
眾頭領(lǐng)互相推功,氣氛倒是非常融洽。
宴后,宋江特命人將擒獲的八路都監(jiān)全都帶上來。
眾將雖被綁著,卻都不肯下跪求饒。
宋江也不強迫,溫勸說道:“各位將軍,今日委屈了。我梁山義軍,只反貪官,不反朝廷。若各位愿留,宋江歡迎;若不愿,也可禮送下山?!?
眾將面面相覷,皆不敢相信。
周信冷笑道:“要殺便殺,何必假仁假義!”
宋江上前道:“周將軍誤會了。我等確實只反貪官污吏。方今天子被奸臣蒙蔽,致使民不聊生。梁山聚義,實為替天行道?!?
被擒眾將中,各有思量,卻沒有一人愿降。
最終,他們八位都監(jiān)全都要求下山,宋江不顧李逵等人阻攔,將他們禮送下山。
在連番受挫后,童貫面色陰沉地坐在中軍大帳內(nèi),燭火搖曳映照著他鐵青的臉。
帳外夜風(fēng)呼嘯,仿佛也在訴說著他心中的憤懣。
十萬大軍竟被一群草寇逼得寸步難行,這要是傳回京城,他童貫的顏面何存?
“來人!”
他猛地一拍案幾,“取文房四寶來!”
親兵急忙呈上文房四寶。
童貫提起狼毫,沉吟片刻,便開始奮筆疾書。
八百里加急的信使連夜出發(fā),馬蹄聲在寂靜的夜空中格外清晰。
不過旬日,各路援軍陸續(xù)抵達。
最先到來的是東昌府兵馬都監(jiān)張清,麾下副將有花項虎龔?fù)?、中箭虎丁得孫。
隨后到來的是景陽鎮(zhèn)云天彪,帶的副將有歐陽壽通、云龍、傅玉等。
第三波援軍是東光府兵馬都監(jiān)辛從忠,最后到來的是海州知府張叔夜。
這日升帳議事,童貫環(huán)視新到諸將,心中大定,多日來的陰霾一掃而空。
“有諸位將軍前來助陣,何愁梁山不破!”
張叔夜第一個說道:“樞相,下官有一不知當(dāng)講不當(dāng)講。如今梁山勢大,不可力敵。依下官之見,當(dāng)先斷其糧道,擾其軍心,待賊內(nèi)亂,方可一擊而破?!?
童貫不以為然:“張知府過慮了。如今我軍兵精糧足,猛將如云,正當(dāng)一鼓作氣,踏平梁山!”
開玩笑,他怎么等得起,多耗費一天,朝堂之上就不知道有多少彈劾奏折指向自己。
張清少年氣盛,當(dāng)即請戰(zhàn):“末將愿為先鋒,定取宋江首級來獻!”
第二天一早,戰(zhàn)鼓擂響。
張清率五千精兵直取東南防線,他白袍銀甲,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梁山賊寇,誰敢與張某一戰(zhàn)!”張清的聲音清越激昂。
宋江在寨門上遠遠望見,但見來將英姿勃發(fā),不由問道:“此何人也?”
戴宗凝目細看,只見那將旗上繡著“東昌張清“四個大字,當(dāng)即答道:“此乃東昌府張清,人稱沒羽箭,飛石絕技百發(fā)百中,端的了得?!?
宋江環(huán)視眾將:“哪位兄弟愿往?”
燕順應(yīng)聲而出:“小弟愿往!量此乳臭未干的小子,有何能耐!”
說罷他便提刀上馬,領(lǐng)五百兵出寨迎敵。
兩軍對圓,燕順大喝一聲:“小子看刀!”拍馬直取張清。
張清不慌不忙,挺槍相迎。戰(zhàn)不三合,張清詐敗而走。燕順大喜,催馬追趕:“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