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覺正要說話,卻聽方天靖話鋒一轉(zhuǎn)。
“方某也知道將軍的苦心。將軍若真心歸附,方某可奏請朝廷,委將軍以重任,仍鎮(zhèn)守此地。但是朝廷也將派遣大將駐軍,與將軍本部協(xié)同駐防。
此外,將軍既為大宋之將,當(dāng)遵號令。眼下北伐大勢如火,將軍需即刻整備軍馬,隨我西進(jìn),共擊薊州、燕京!立下功勛,朝廷豈會吝嗇封賞?屆時名正順,鎮(zhèn)守一方,豈不遠(yuǎn)勝于此日之忐忑?”
這一番話,軟中帶硬,既斷了張覺割據(jù)的念想,又給了他未來的希望,更將他的軍隊納入自己的整體戰(zhàn)略之中。
張覺低頭沉思良久。
方天靖的條件雖不如他最初所想,卻已是他這種降將所能爭取到的很好的結(jié)局,對方拿出了足夠誠意。
他知道若再不識時務(wù),待宋軍強(qiáng)攻一切皆休。
終于,他抬起頭,目光變得堅定,后退一步,躬身長揖。
“節(jié)帥襟懷坦蕩,思慮周全,張某拜服!愿率灤、平、營三州軍民,歸順大宋,聽從節(jié)帥號令!共討遼虜,恢復(fù)漢疆!”
“好!”
方天靖上前一步,再次扶起張覺,“我得將軍,如虎添翼!此后便是同袍兄弟,共襄大業(yè)!”
二人把臂,相視而笑。亭外陽光正好,灤河水聲潺潺,仿佛在沖刷著歷史的塵埃。
協(xié)議既成,張覺返回灤州,即刻下令三州易幟,開城迎接宋軍。
方天靖與盧俊義率大軍入駐,秋毫無犯,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場面蔚為壯觀。
接收防務(wù)、整編軍隊、安撫百姓,諸事千頭萬緒。
方天靖深知此地戰(zhàn)略位置至關(guān)重要,不容有失。但是大軍不能久留,必須留下絕對可靠且能獨(dú)當(dāng)一面的大將鎮(zhèn)守。
中軍帳內(nèi),方天靖目光掃過眾將。
“卞祥、孫安聽令!”
“末將在!”二將立馬出列。
“與你二人精兵一萬,留守三州!卞祥為主,孫安為輔,總攬防務(wù)。你二人需與張覺將軍的副將李石精誠合作,穩(wěn)守地方,整訓(xùn)降軍,謹(jǐn)防遼國反撲!”
“末將領(lǐng)命!”
卞祥曾是偽晉右丞相太師,孫安也官拜殿帥,兩人皆是可托付重任之人。
有他二人坐鎮(zhèn),與熟悉本地情形的李石配合,可保無虞。
安排既定,方天靖不再耽擱。
與盧俊義盡起大軍,攜新附的張覺部精銳三萬人,兵鋒直指燕京東大門——薊州。
方天靖看了一眼身后的灤州,這才對身旁的盧俊義說道:“大哥,接下來只要取下薊州,燕京便指日可待。我二龍山忠武軍與梁山忠義軍會師之日,不遠(yuǎn)矣!”
盧俊義眼中也是豪情萬丈:“七弟,這次讓我為前鋒,踏平薊州!”
薊州乃是燕京東面屏障。
遼主聽聞宋軍連克霸州、武清,早已派遣皇族名將、御弟大王耶律得重鎮(zhèn)守薊州,并總督周邊軍務(wù)。
耶律得重可不是庸才,他麾下不僅有遼國精銳皮室軍,更有其四個驍勇善戰(zhàn)的兒子:耶律宗云、耶律宗電、耶律宗雷、耶律宗霖,人稱“耶律四虎”,皆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的悍將。
耶律得重到了薊州之后,并沒有輕視宋軍,也不敢大意,采取的是穩(wěn)守之策。
他料定宋軍必先攻取薊州外圍州縣以孤立州府,便命四個兒子分兵把守薊州四方門戶。
耶律得重的幼子耶律宗霖,性子最烈,他主動請纓駐守前沿玉田縣。
與此同時,盧俊義率忠武軍前鋒兩萬,直逼玉田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