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要召宋小娘子進宮赴宴,實在大好事,雖暫時不能揚名,要略等一等才好張揚,但聽她方才口中意思,多半當場就會有賞賜。
眼下因為自己一番話,一下子就變成要等“案子風頭過了”——那什么時候才過?
要是風頭過了,太后把此事忘記了,或是不感興趣了怎么辦?
誰人會提醒她?誰人又敢提醒她?
自己今日舉動,豈不是好心辦壞事??
辛奉一顆心七上八下,只覺口苦心慌,一時連飯都吃不下了。
他想了又想,到底心直口快,哪怕到了大內,依舊控制不住,張口就要提醒,卻不想話還沒出口,就見得對面那楊太后同一旁宮人道:“你且記一記這一位宋小娘子,我這一向人老多忘事,不比從前?!?
那宮人立時取了紙筆,在隨身冊子上寫了。
辛奉盯著那人寫完,收了紙筆,又見那冊子毛邊帶舊,顯然時常翻看使用,并非平日里扔在一邊不做理會的,終于稍稍放心。
又再說了會話,已是到了時辰,早有宮人傳了膳。
等到一席吃完,辛奉再三行禮道謝,宴席將散,楊太后道:“今日得辛巡檢進宮,叫老身也長了不少見識,聽了許多故事,有巡檢這樣官差在,百姓才能安心,朝廷也能放心?!?
“好生養(yǎng)傷,早些痊愈了再回衙門做事?!闭f著,她又使人取了一只木匣子來,拿給辛奉,“先前你憂心兩樁案子余孽牽扯到那宋小娘子,你身為官差,難道就不怕牽扯?”
“那蟠桃巷臨著兩處碼頭,又有集市、屠宰行,吵吵鬧鬧的,不便養(yǎng)傷,還是搬個宅子吧!”
而趙昱則是道:“行事悍不畏懼是好,只也要遵守朝廷規(guī)章,莫要再胡亂違了規(guī)矩,不然你帶頭亂事,日后朕便是想要大用,也不能了!”
這一句,把辛奉聽得鼻頭一酸,險些落下淚來。
等他踏出皇宮時候,雙手捧著那木匣,坐在馬車上時候,整個人腦子里頭已經成了一團漿糊。
打開木匣,里頭是溫潤銀燦的銀錠堆疊,銀錠上頭擺著的是一份帶信紙的文書,里頭寫著一個地址。
其實地址里頭的好幾個字辛奉都只認識一半,但他反復看來又看去,已經全然把地址上的位置、宅號記得清清楚楚。
太后賜宅!還是州橋的宅子!
他辛奉,竟然也有今天!
馬車一路行駛,終于回到家。
此時夕陽西下,天色都已經半黑了,路上店鋪林立,燈火通明,但一進了蟠桃巷,大部分人家都只有點點燈光。
可辛家里頭仍舊很亮,一看就是不但點了燈,還打了火把。
馬車一到,還沒停穩(wěn),外頭不知誰人忽然出聲叫道:“辛巡檢回來了!”
這話一出,巷子里立刻傳出來開門、開窗的聲音,自然也早有人在守著,此時個個偷偷看過來。
一個又一個的匣子從車廂里被捧了出來,眾目睽睽,見得東西被搬進了辛家,又聽那黃門大聲唱了旨,竟是除了賞賜金銀錢財,還賜下宅子一處。
離得近些的人聽得這樣話,又急又氣,恨不得受傷的是自己。
離得遠些的暫時聽不清,只聽得此處嘩然一片,實在再也等不得,匆匆過來急著占位置看熱鬧。
而辛奉謝恩領旨,拄著拐,被人攙著進了屋,整個人簡直跟腳踩棉花似的。
今日實在發(fā)生了太多事,此時此刻,他無心去看那許多箱賞賜之物,也沒心思去理會那木匣子里頭銀錢、地契,甚至也顧不得外頭許許多多雙羨慕的眼睛,只剩下一個念頭——
正,你那文章里,到底給我夸了什么??!不會給吹破天了罷!
不然怎的連天子、太后,都跟喝了迷魂湯似的!
***
辛奉既走,慈明宮中剩得母子二人。
趙昱慚道:“兒子無能,母親貴為太后,不過想要邀見一個立了大功的小娘子,還要因為憂心歹人作怪放棄,從前母后垂簾時候,京中治得路不拾遺……”
楊太后搖了搖頭,道:“當時京中幾戶人,而今又幾戶人?我兒已經十分勤力,世上哪有十全十美,樣樣遂心的事?”
又道:“不過眼下出了這事,也是個提醒!你當叫政事堂好生用事,督促各地衙門辦案——這還是京都府衙,天子腳下,尚且要畏懼惡人報復,外州又當如何?更毋論鄉(xiāng)野之地了!”
趙昱諾諾連聲。
一時楊太后又道:“今日聽辛巡檢形容,酸棗巷那一位宋小娘子諸多功勞,其余跟案子有關的,不好張揚,但后頭滑州河道伙房之事,同樣大功一件,卻沒有那許多忌諱,且先叫人查一查,如若切實……”
她還沒有說完,趙昱已是主動接道:“母后放心,最好滑州河事順利,果然能治澇,本就當賞,屆時再重賞幾分就是——如若切實,此事也當為天下倡導,叫人曉得為朝為國出力,無論男女、老少,朕都絕不會虧待了去!”
母子兩個在這里說話的時候,太后召見了《辛奉傳》中那一位巡檢辛奉的消息,已經傳進了許多人家的書房。
而隨著蟠桃巷中許多鄰里見得宮中送來的賞賜,另有隔日太醫(yī)親至,幫著那辛奉診治,再越日,辛家直接搬去了州橋的太后賜宅,京中不論文壇也好、街頭巷尾也罷,乃至于宦官顯貴之家,都少不議論此事。
尤其是市井百姓——誰不愛看寶馬遇伯樂、良將逢明君、沉冤得昭雪、蒙塵寶劍見天日?
尋常百姓不會考慮太多國朝運作、規(guī)矩方圓,只會樸素地想:一個老巡檢,辛辛苦苦許多年,脾氣雖爆,事情卻是踏踏實實做——至于他打罵罪犯——哦,確實不對,可我又不是罪犯,他打得越兇,我豈非就越安全?
眼下他錯了事,雖不好壞了規(guī)矩,卻得了太后賞賜,當真是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京中這樣轟動的事,因一篇文章引發(fā),又因太后賞賜激起更大的反響,自然而然就往外州擴散。
而遠在澶州,正在參與六塔河河事的許多權貴子弟,更是幾乎第一時間,就先后收到了家中夾帶在急腳替中送來的信。
蔡秀沒有給他用急腳替送信的親故,故而等他從旁人口中得知有這樣一篇文章、一樁事情的時候,當真猝不及防,毫無準備。
喜歡妙廚請大家收藏:()妙廚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