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
一滴雨珠落在山上的雞鳴寺門前,四散飛濺。
寺門內,靜云師太端起一碗積攢的雨水打開寺門放在門外。
這是雞鳴寺持續(xù)了數年的一個慣例,只要是遇到下雨天,就會在門外放一碗雨水。
如果第二天雨沒停,那就要再換一碗。
據說這個慣例的起源是數年前,寺里來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外地女香客,據說是來彩云省找兒子的。
她每天早晚都會在寺里燒香,白天出去找兒子。
一旦遇到下雨天下不了山,那個女香客就會端著一個碗坐在寺廟的大門外,眼巴巴看著外邊的山路,嘴里不斷嘟囔:“兒子,你在哪?。磕阍谀陌??媽媽來找你了”
久而久之,寺里的師太便收了那女香客做尼姑,寺廟里法號是靜字輩,師太給她起了個法號:靜遇。
師太希望她能遇到她的兒子。
后來有一天,靜遇下山去找兒子后就再也沒回來。
寺里的尼姑們猜測,或許靜遇已經找著兒子離開了,或許是沒找著兒子放棄了。
直到有一天,山下警方過來通知:靜遇死了。
遺體被人扔在了山溝里,生前被暴力侵犯過。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師太讓人每逢下雨天就在寺門外放一碗雨水,如果放在門外的雨水是滿的,那就沒有事。
如果天沒晴,但放在門外的雨水空了,那就意味著有客上門。
后來那位收留靜遇的師太坐化了,新任師太并沒有取消這個慣例,反而是一年一年傳了下來。
此時,靜云師太放下盛滿雨水的碗,去拿昨天放在門外的那一個碗。
入手忽然一輕,靜云師太發(fā)現,碗里的雨水空了。
當、當、當!
此刻,輕輕的敲門聲響起。
“誰啊?”靜安師太抬頭,她沒看到人。
就在她拿著碗準備關門的時候,一道軟糯糯的聲音傳來:“師太好,我們想借點水喝,可以嗎?”
師太低頭一看,是一男一女兩個小孩,粉嫩粉嫩的,還挺可愛。
女孩手里抱著一個筆記本,男孩雙手捂住心口,嘴角流著水漬。
下午四點,警隊門口。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