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他出塞的大明鎮(zhèn)軍,上至將領,下至普通士兵,按照戰(zhàn)功,官職,資歷來分配,從幾十萬股到幾百股不等。
從古到今,中原王朝的歷史上,從來沒人干過這種事情,那些文賊,獨夫,軍閥懂得什么叫利益均沾么?
崇禎,李自成,張獻忠,東林黨……這些土鱉只會搞裙帶關系,重用私人,懂什么叫利益均沾么。
他們信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可利益均沾這正是荷蘭王國,以及日后歐洲列強,從一個個彈丸小國崛起的最大秘密!
“來人?!?
周世顯背負雙手,走到廳中,徐徐道:“多派些人手,叫各部將士將文書簽了?!?
“遵令!”
十萬將士跟著他在塞外吃苦受累,可不能白來。
“呼?!?
西北風凜冽的刮著,天寒地凍,惡劣的環(huán)境,都擋不住周世顯開發(fā)大寧的決心。
軍械很快分發(fā)了下去。
黃部騎兵換了裝,又領到了礦山的干股,精氣神一下子便提升了一大截,瞧著比當年的威武遼軍還驍勇了。
周世顯心中盤算著,到了遼東當然就得用當年遼軍的人,他給濟爾哈朗來了個對對糊。
這大寧衛(wèi)的正副都指揮使李遷,黃得功都是遼軍出身,他們也是遼軍最后的精銳。
如今遼軍將領又帶著兵殺了回來,和清軍免不了有一場驚世大戰(zhàn),大明滅清之戰(zhàn)徐徐拉開了序幕。
“遼東,遼東。”
周世顯口中喃喃,心思卻早已飛到了遼東,飛到了盛京。
一場大雪過后,冰封千里,明,清之間刀兵再起,主戰(zhàn)場卻從大明腹地推進到了遼河以西,大寧以東的廣闊草原上。
仗著火器,甲胄,甚至戰(zhàn)馬的優(yōu)勢,這一次明軍穩(wěn)穩(wěn)占據(jù)了上風,當年的遼騎……回來了。
十一月末,明軍攻克廣寧衛(wèi),兵臨遼西,遼西清軍連吃敗仗,很快便無心戀戰(zhàn),放棄了一個個堅固的前哨軍堡。
隨著清軍大舉撤回了盛京,為了阻擋明軍的追擊,開始在遼河上鑿冰,這一招還是跟明軍學的。
明軍也不急著追趕,只是在遼河一線游弋,尋找戰(zhàn)機。
隨著時間進入臘月,天氣越發(fā)嚴寒,明,清騎兵脫離了接觸,兩軍隔著遼河對峙。
可誰都知道,滅清之戰(zhàn),一觸即發(fā)。
臘月,年關將近。
凜冽的寒風中,大寧城氣候惡劣到了極致,出塞的十萬明軍與人斗,與天斗,厲兵秣馬。
忙碌中到了年關,也是塞外天氣最冷的時候,幾十萬李自成,張獻忠所部的俘虜兵還在路上呢,四萬名正白旗俘虜兵已經(jīng)到了。
昔日不可一世的上三旗兵,被繩子拴在一起,被明軍從京畿之地押送到了大寧。
冰天雪地中,放下武器的旗兵在茫茫草原上,拉成了長長的行軍縱隊,這叫做資本的原始積累。
懂得都懂。
資本的原始積累,每一個毛孔都血淋淋的,這種事……也不是周世顯能改變的,想要富國,強兵,他只能這么干。
隨著大量苦役抵達了大寧,寒冬里本已經(jīng)停產(chǎn)的大寧金礦,銅礦再一次沸騰起來。
冬天能不能開礦,能,太能了。
金礦純粹靠人力開采,可開采銅礦的技術,大明工匠不是針對誰,什么列強都是弟弟。
大明人的辦法是燒,烤!
從長城以內砍伐樹木,運到大寧,在銅礦礦脈上點一把火,一瞬間火光沖天,凍土被烤的吱吱作響。
工匠用木柴將礦洞烤的通紅,再自然冷卻,大片的銅礦石便會自然脫落,妥妥的熱脹冷縮原理。
物理學原理的活學活用,開礦的效率極高!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大明人用熱脹冷縮原理來開礦,比伽利略發(fā)現(xiàn)這一原理早了不知道多少年。
寒冬臘月,裝備精良的大明銃騎在遼西,在漠南游蕩著,四處尋找著清軍的蹤跡。
“嘩,嘩?!?
城內城外,不時有一隊隊肩扛火槍的士兵經(jīng)過。
不遠處的礦場附近則是火光沖天,隱約還挺聽到,叮叮當當鑿礦石發(fā)出的響聲,很快又有一輛輛四輪馬車滿載著銅礦石,往長城之內的九邊重鎮(zhèn)疾馳而去。
一座座高爐,在九邊重鎮(zhèn)拔地而起。
中興元年,除夕。
這是大明轉守為攻的第一年,周世顯不敢有絲毫怠慢,親自帶著鳳威軍鎮(zhèn)守塞外,格外思念遠在洛陽的嬌妻愛妾。
可他沒辦法。
枕戈待旦。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夕陽晚照,黃昏落日。
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隨之響起,大寧城內外,一片歡騰,就連旗兵苦役也吃上了一頓烤肉。
這礦山一開起來,日進斗金,可是把那些干看著,吃不著的漠南王公羨慕壞了。
為了討好明軍,漠南各家王公云集于大寧城外,將牛羊肉一車一車的往明軍大營里送。
眼瞅著一車車的礦石往外運,沒分潤到礦山干股的那些部族,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
能不急么?"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