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在山谷里考察的時候,剛好發(fā)現(xiàn)要塞右手邊的山坡下,有一片黏土地。
這些黏土的特性,就非常適合燒制紅磚,而紅磚相對比青磚的硬度,和耐久度都更高。
非常適合用來建設(shè)堅固的要塞,于是他就從俘虜里挑選了一些懂得燒陶器的匠人。
一起搭建窯爐和磚廠,專門來燒制紅磚。
因為燒制紅磚沒啥技術(shù)難度,所以只用了十天,這紅磚就燒制出來了。
然后他有組織人手,不斷擴建磚廠,現(xiàn)在這磚廠里有一千多人。
其中大部分都是學徒工,而產(chǎn)能也開始逐步提升。
可惜現(xiàn)在沒有什么像樣的工程器械,否則如果要是能搞出一個專門的制磚機,那速度一下就能反幾十倍。
現(xiàn)在每天的產(chǎn)量,都有十萬塊,沒辦法畢竟沒有進入到機械化時代。
很多磚坯還都是手工制造的,所以效率一時半會兒也提升不上來。
不過這些磚,已經(jīng)夠修建要塞使用了。
按照格蘭德的想法,這千山城要塞的城墻最少要八米,到十米高。
而且城墻還要有一定的寬度,最少是五米,寬的地方可以安排到十米。
因為這些城墻里面,還要安排藏兵洞,武器庫,還有士兵宿舍,生活區(qū)域。
以后輪換的守軍,大半時間,都要生活在這城墻里面。
所以這面城墻,可絕不僅僅是一面簡單的城墻,城墻下面,還要那排一定的部位,作為生活區(qū)。
然后三百米的長度,在這個區(qū)間,他還選擇了好幾處地勢險要的地方,修建了一些棱堡。
城墻的上面,還要安排一些箭樓,當有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候。
如果敵人從城下射箭上來,士兵們還可以在箭樓里躲避,傷兵也可以先安排到箭樓里面。
而且這些箭樓還推高了城墻上守軍的射界。
這樣一來,即便有強敵來圍城,他們也沒有射擊死角。
反正在楊一暖看來,這格蘭德的安排,這簡直有點喪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