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以大將軍金基范和樸慶陽為首的主戰(zhàn)派,提議逐年降低向皇朝的納貢金額,這一提議,很快受到了高句麗國內(nèi)那些鼠目寸光的主戰(zhàn)派一致的認可不好評,就算是如今的高句麗國王反對,也無濟于事。
金基范以大將軍之名,與樸慶陽二人幾乎壟斷了高句麗國內(nèi)的全部兵權,高句麗國內(nèi)的精銳白毛兵,也全都掌握在金基范本人的麾下節(jié)制,而作為國君的高句麗國王,手中只有普通士卒組建的,拱衛(wèi)高句麗國都丸都山城的十萬兵馬,這些還是加上了丸都山城的城衛(wèi)軍和高句麗國王直屬王宮侍衛(wèi)之后的兵馬。
此后,高句麗國內(nèi)那些本就是墻頭草的貴族和官僚們,也全都一邊倒的支持大將軍金基范和樸慶陽的策略,高句麗也開始逐年的縮減對皇朝的納貢金額。
但是,幾乎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皇朝幾乎沒有對高句麗縮減納貢金額的事情,有什么實質性的反應,這一點幾乎鼓舞了高句麗國內(nèi)那些以大將軍金基范為首的主戰(zhàn)派,這些滑稽的主戰(zhàn)派們一致認為,皇朝懼怕了他們天下第一大國高句麗的強大國力,哪怕縮減了納貢的金額,皇朝也不敢說什么。
但是實際情況是,皇朝廣袤的領土和富饒的土地,讓皇朝無比的富足,皇朝根本沒人在乎一個小小的高句麗進貢的那一點點資源,更何況皇朝此時已經(jīng)是四大家族林立,周邊強敵環(huán)伺的敏感時期,更是沒有人會去注意一個彈丸小國的納貢金額是不是跟原本規(guī)定的一樣。
還有就是,其實原本每年高句麗進貢給皇朝的納貢,也要經(jīng)過層層剝削,一路運送到京都,就也只能剩下原本納貢金額的一小半而已,所以高句麗縮減了每年給皇朝的納貢金額,也只是所見了那些貪官污吏們,雁過拔毛的份額而已,而面對原本就是不義之財?shù)募{貢金,就算是有所減少,那些一路之上盤剝的官員和世家,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只要還有肉吃,就沒人會做這個出頭鳥。
這一系列的巧合,更加的促使原本就過于自信的高句麗,更加的膨脹了起來,所以,在高句麗國內(nèi)那些主戰(zhàn)派的謀劃下,由大將軍金基范個樸慶陽出面,鼓動并且資助皇朝境內(nèi)的洪南國牛末王朝陽等人,發(fā)動烏莽起義,意圖削弱皇朝國力,而高句麗則黃雀在后,等皇朝國力因為平叛空虛之后,一舉南下,勢如破竹,拿下皇朝的并州幽州云州,再就是冀州青州徐州,掌握河北之地后,大軍便直接西進,直接那些皇朝的司隸和京都所在的雍州地界。
這個看似完美的計劃,在高句麗人眼里,幾乎是一個天衣無縫的妙計。
但是這些鼠目寸光的番邦外族,誰都沒有察覺到任何的不對。
而許少杰現(xiàn)在要做的,便是教會他們,哪怕是一只瘦死的駱駝,也比你一只閹了的野狗,大的多的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