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二十一衛(wèi)曹文詔,拜見陛下?!?
“愛卿平身!”
崇禎甩了甩頭,讓自己從悲憤的心情中走出來。
此刻曹文詔有些拘謹(jǐn),他知道朝廷沒錢,可他整頓二十一衛(wèi)是真的需要錢。
崇禎一語道破他的心思,“要錢?”
曹文詔躬身,“是,臣需要二十萬兩。”
崇禎眉頭一挑,他為曹文詔準(zhǔn)備了五十萬兩。
“夠嗎?”
“不夠?!?
曹文詔抬頭,“所以臣請(qǐng)準(zhǔn)奏,抄查二十一衛(wèi)內(nèi)部所得銀兩,歸臣統(tǒng)用?!?
崇禎笑了。
二十一衛(wèi)牽扯無數(shù)勛貴與權(quán)臣。
真要抄一遍,五十萬兩起步。
這老曹打的翻盤噼啪響。
崇禎壓價(jià),“朕最多再給十萬兩。”
“那抄家所得,臣要七成?!?
“不可能!最多再給你加五萬?!?
“五成?!?
“不行?!?
“那陛下再給加五萬?”
“滾!”
最終,四十萬兩成交。
曹文詔退下時(shí),嘴角微揚(yáng),心中暗喜。
可他沒看到的是,在他身后,崇禎也同樣笑了。
一個(gè)笑得憨厚,一個(gè)笑得疲憊。
……
今日崇禎很忙。
送走曹文詔,天津巡撫李邦華站在御書房門外。
他想不通新帝何以召自己回京。
李邦華,五十三歲,曾隨朝廷風(fēng)雨多年,正直、慎獨(dú),有一股不容玷污的骨氣。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這位正直、忠貞的老臣自縊殉國。
早年他與東林中人走得很近,屬于東林一黨。
后來東林逐漸變味,他雖有報(bào)國之志,卻難為國盡忠。
“臣,天津巡撫李邦華拜見陛下?!?
崇禎點(diǎn)頭,“免禮,賜座?!?
李邦華剛坐,崇禎便開口了,沒有試探,沒有做作。
“朕聽聞,李卿生平有三愿?”
李邦華躬身,“回陛下,臣確有三愿。”
崇禎替他說了出來,“一愿位極人臣,二愿腰纏萬貫,三愿青史留名??蓪?duì)否?”
李邦華肅然,沒想到陛下連這個(gè)都知道。
話音未落,崇禎已然提筆,“那朕現(xiàn)在就圓了你的前兩愿。
崔呈秀辭官,他兼得都察院左都御史之職空出,朕命你繼任。并賞白銀一萬兩?!?
這一刻,李邦華只覺天旋地轉(zhuǎn)。
都察院左都御史,朝堂監(jiān)察之首,屬于位極人臣。
一千枚銅錢為一貫,萬貫則為一千萬枚銅錢,剛好一萬兩白銀,足以稱腰纏萬貫。
崇禎沒理李邦華的困惑與震驚,讓王承恩把密奏遞給他。
王承恩翻看王承恩遞上的冊(cè)文,面色由震驚轉(zhuǎn)為鐵青。
這是八大晉商與朝臣勾結(jié)的證據(jù)。
李邦華跪地,聲音顫抖而堅(jiān)定,“陛下以賜臣二愿。
為國肅清奸佞,臣縱死亦可青史留名,臣三愿已了。
臣謝陛下隆恩,臣愿為大明、為陛下肝腦涂地以死相報(bào)。”
崇禎看著他,語氣淡然卻鏗鏘:“朕今所托,乃國之大事。
朕賞汝職銀,是托汝以刀。若負(fù)國者,朕定斬不憐?!?
崇禎知道如何與這樣有風(fēng)骨有氣節(jié)的忠臣相處。
他很直接,這種直接不是對(duì)臣子的無禮,而是對(duì)真正有志之人的尊重。
朕只會(huì)告訴你,朕要干什么,朕要你做什么,朕為什么要這么做。
李邦華覺得新帝的直接幾乎殘酷,但又讓人血液翻騰。
他已許久沒這種感覺了。
那股被歲月與政治磨鈍的熱血,竟在這一刻重新滾燙。
“大明的未來,兩萬萬五千萬百姓的福祉都在朕與卿等肩上。
你們?nèi)裟苷镜弥?,朕的脊梁便不?huì)彎!
大明的天就塌不下來!”
明末忠臣最大的悲哀是雖不惜己身,可依然只能看著國家沉淪卻無能為力。
而如今,他李邦華看到一線天光從血色云層里破出。
他跪謝圣恩,起身退下。
腰桿挺得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