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此刻也懵。
他自幼癡于山水,尤喜地質(zhì)水文之學(xué)。
他行遍名山大川,卻不解陛下為何忽召自己入京。
“莫不是……占驛站便宜之事,被陛下查出來了?”
自從畢自嚴(yán)折騰驛站改革以來,全國上下都盯著這件事。
徐霞客自知有幾回蹭了驛站的便飯,心虛得很。
傳說中這位陛下可是,殺官成千、抄家成萬。
完了,這回怕是要拔蘿卜帶泥了。
崇禎知道他出身江陰富商之家。
其高祖徐經(jīng),曾是江陰首富,與唐伯虎為莫逆。
當(dāng)年兩人同赴京城趕考,卻趕上科舉舞弊案,雙雙被黜。
唐伯虎自此放浪形骸,徐家也自那一刻起與科舉絕緣。
也正因此,徐霞客雖無功名,卻憑人脈遍行天下、借宿驛站無阻。
崇禎起身,走到墻上那幅輿圖前。
“聽聞你熟悉大明山川水脈?”
果然,問水脈是假,查驛站是真。
接下來八成要問,你怎敢白吃官飯、白住驛舍?
他本想跪地請罪,主動認(rèn)罰。
“朕知你熟陜西之地。
過來,把你記得的陜西地下河道,標(biāo)在圖上?!?
徐霞客一愣。
隨即反應(yīng)過來,走到地圖前。
仔細(xì)端詳良久,開始一一點(diǎn)出位置。
崇禎靜靜地看著,沒有打斷。
當(dāng)他第一筆落在地圖上時,崇禎的眉頭輕輕一挑。
鄭國渠!
第二筆落下。
白渠!
這兩處皆是秦漢舊渠,關(guān)中六輔渠之首,水源皆引自涇河。
涇河水量豐沛,卻泥沙極重,古人每年都需役千人疏浚。
可到了明末,貪官遍地,渠道早廢。
泥沙淤塞,水道改流,河水沒入地底,關(guān)中從此多旱少雨。
這便是陜西災(zāi)重于河南的原因之一。
徐霞客越畫越多,足足畫了幾十處。
“陛下,恕草民直,您的輿圖有誤,許多河道未標(biāo)?!?
他打開自己的地圖。
那是一疊破舊紙張,用竹炭筆層層疊疊繪成,線條縱橫,細(xì)密如蛛網(wǎng)。
“黃河流經(jīng)陜北,然河床比田地低十丈有余,堤軟岸寬,民眾引水無門。
陜北少雨多沙,水至即走,水走則旱?!?
他抬手一指。
“此地,不可留民。
按古籍與地勢推測,陜西未來仍將大旱。
且旱情遠(yuǎn)勝今歲。
若不遷民,必有餓殍?!?
他說著,又展開另一張圖紙。
“古渠久廢,水流潛入地下。
高地絕水,低處卻化為暗澤。
草民沿渠追跡,在此山下見一深潭,蓄水足灌十萬田?!?
徐霞客一邊說,一邊取出筆記與草圖。
“修渠、筑庫,以暗河為線儲水。
引渭、北洛、無定、延河、漢水。
筑堤于低地,棄高田,守水源。
如此,方可使陜西十年無旱?!?
他講了足足一個時辰,圖上密布圈點(diǎn),層層相疊,思路清晰。
半晌,崇禎開口。
“徐霞客聽旨。
朕封你為工部右侍郎,提督陜西河道諸事。
即刻赴任,協(xié)同巡撫郭允厚開渠建庫。
所需銀兩、人力,你但之,戶部自給?!?
崇禎走近一步,神色鄭重。
“朕只求一事。
陜西,不可再現(xiàn)今歲慘狀?!?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