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擊潰鑲黃旗后,未作停留,立刻整頓部隊,直奔建奴大營。
明軍將領(lǐng)們看著滿地尸首,個個滿臉遺憾……那可是首級啊,眼睜睜放過了。
可軍令如山,沒人敢違抗,只能忍痛離開。
鑲黃旗的潰敗極大鼓舞了明軍士氣,建奴并非不可戰(zhàn)勝。
這是自薩爾滸一役后,從未有過的氣勢與信心。
童仲揆所率的一支明軍卻遲遲無法突破正黃旗防線。雙方兵力相當,但建奴占據(jù)地利,占據(jù)高地,防守嚴密。
盡管童仲揆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卻始終無法打開突破口。
“父汗,用不了半柱香時間,這一路明軍便可全殲!”
德格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子,但此人并無顯赫戰(zhàn)功,否則也不會被安排在兩黃旗之中。
“看那明軍陣中有‘童’字旗,應(yīng)是遼陽來的人馬。傳令下去,速戰(zhàn)速決,隨我去活捉熊廷弼!”努爾哈赤目光如炬,語氣堅定。
他對遼東明軍了如指掌。
在所有將領(lǐng)中,只有童仲揆是援遼副總兵,因此他斷定這支隊伍來自遼陽。
他心中暗喜,認定熊廷弼已經(jīng)親至,只是未現(xiàn)身于此。只要抓住機會,便可一舉擊潰敵軍,屆時沈陽不攻自破。
就在他下達命令之際,一名探騎匆匆趕來,臉色蒼白,話音都帶著顫音。
“大汗,大事不好,鑲黃旗潰敗,明軍已突破大營!”
努爾哈赤猛地回頭,眼神凌厲地盯著來人。
“你再說一遍?”
“回大汗,湯古代臨陣脫逃,帶著親兵跑了,鑲黃旗無人指揮,被明軍擊潰,現(xiàn)在明軍已經(jīng)突破防線!”
這一消息讓努爾哈赤怒不可遏。近萬人馬,竟如此輕易潰敗。他恨不得親手將湯古代斬首示眾。
他強壓怒火,問:“桑西呢?”
“回大汗,桑西正在收攏殘兵,正往這邊靠攏?!?
“湯古代和阿拜人呢?”
“下落不明?!?
努爾哈赤眉頭緊鎖,嘴唇微顫,隨即下令:“傳令桑西,務(wù)必在明軍到達前與我會合!”
接著,他果斷下令正黃旗撤出戰(zhàn)場。不能再戰(zhàn)了,否則會被明軍兩面夾擊。一旦腹背受敵,勝算極低。
童仲揆望著撤退的后金軍,一時難以理解。明明局勢對己方不利,眼看就要全軍覆沒,敵人卻突然退兵。
他沒有猶豫,立即率五千殘兵后撤。
途中仍警惕敵軍是否有詐,直到確認后金確實在撤退,才稍稍安心。
他反復(fù)思索,最終得出結(jié)論:一定是熊廷弼大軍已到,否則后金不會倉皇撤軍。
他立刻下令部隊調(diào)頭,并派出幾名斥候火速聯(lián)絡(luò)熊廷弼。
待童仲揆與熊廷弼取得聯(lián)系后,兩人并未匯合,而是繼續(xù)分兩路追擊敵軍。
當熊廷弼看到正黃旗旗幟時,高聲喝道:
“老賊就在前方,誰能取其首級,封侯拜將!”
明軍剛?cè)〉靡粓鰟僬?,又見敵軍狼狽逃竄,士氣高昂,紛紛高喊著要擒殺努爾哈赤,聲勢震天,令后金軍心動搖。
努爾哈赤聽聞此,猛地勒住戰(zhàn)馬,厲聲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