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以本金來考慮。
這個餐館辦起來,雖然比當初的李記酒鋪強太多了,不可同日而語。
可要放在當時京城的四大商場之首,各種名店匯集,大小餐廳林立的東安市場內(nèi),還是有點不夠看的。
硬件條件也就只能勉強屬于中等。
但李立精明就精明在他選中的股東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并不是隨便就讓人投錢的。
否則的話,他就該去跟康術(shù)德開口才對。
這個時候,康術(shù)德也已經(jīng)有一些積蓄了,一兩千大洋還是拿得出來的。
然而李立沒有。
非但沒有,他甚至甘心在利益分享上讓這幾位股東占大頭,他就只占兩成股。
專為給幾位少爺小姐賺零用錢,當個賣力干活的大掌柜。
不為別的,就因為這些出資的股東們,對于李立而,都有特殊的用處。
他圖的就是狐假虎威狗,能借助這幾位少爺小姐的背景,在商業(yè)經(jīng)營上享受莫大的便利。
首先馬家的孫少爺不但是李立的雇主,而且馬家是京城首富。
什么京城飯店、自來水公司、電車公司、開灤煤礦,全有馬家的股份。
李立把馬家的孫少爺拉進買賣里,除了時間上他自由了許多,得以分心照管店鋪。
也能夠借助馬家的金字招牌給他自己增加信用度。
采購商品、原料和設(shè)備的價格和時間都會大幅放寬。
甚至無需現(xiàn)錢就能從一些商家先拿大批量的現(xiàn)貨。
這就等于是錢啊。
其次,馬家孫少爺跟北平市長千金余益華談戀愛。
李立作為司機跟余小姐也混熟了,借助余小姐的名義辦事,誰敢不給幾分面子?
別說物資供給上不會斷檔,受到的各種管制也都會比同行壓力減輕不少。
甚至東安商場還因此按照李立的心意,強行遷走了原商戶,騰給了他一塊中間地段好位置。
那塊地方,無論南來北往都要經(jīng)過于此,而且經(jīng)營對象的定位也十分有利。
北面距離東安市場的書店區(qū)域不遠。
其中“中原”、“春明”幾家書店都是專門經(jīng)營外文圖書的,顧客多是大學(xué)教授和知識分子。樓上四周有一家舞廳、會賢臺球廳ht文卿鑲牙館。
南面是南花園,升平游藝社等娛樂場所就在其中。
所以說,李立在這兒開辦餐館。
東安商場的客人,在娛樂、購物、購書之后,都有可能到他的吉士林坐坐。
最后,李立還看中了江家是留洋建筑師的“洋造辦”背景,以及江家四小姐平日就愛張羅美食,招攬朋友,舉辦聚會的習(xí)慣。
果然,店鋪裝修的事兒全由四小姐找的人給辦妥了。
不但完全符合他的要求,效果極佳,特別洋氣,最后價錢給算得還特別便宜。
店鋪開業(yè)后,四小姐也經(jīng)常邀約朋友來吃飯,照顧買賣。
而且由于這幾位少爺小姐社會關(guān)系不同一般,吉士林開業(yè)當天,還有東北軍將領(lǐng)鮑文樾專程前來捧場。
這主兒曾經(jīng)是張學(xué)良將軍的得力助手,后來落水附逆,當過汪偽政府的軍令部長。
在北平淪陷時期,還是一個挺有能量,獲得日本人看重的軍界人物。
因此,許多人都產(chǎn)生了誤會,認為鮑文樾才是吉士林的靠山,是真正的幕后老板。(這是真的,文中李立為作者杜撰)
總而之,吉士林的資金不大夠只是小問題。
除此之外,幾乎占盡了先天的優(yōu)勢。
吉士林開業(yè)當天,那真的是顧客盈門,來了個開門紅。
當然,決定一個餐館是否能持續(xù)的紅火下去,關(guān)鍵還是得看經(jīng)營手段和菜肴的口味。
在這兩方面,李立也沒掉鏈子,他做的確實不錯。
比方說,這次他學(xué)起士林就學(xué)得更到位了,幾乎完全采用了起士林的營業(yè)模式。
一樓的店堂很小,除了賣賣糕點、糖果、洋酒、罐頭外,便只經(jīng)營一些快餐、三明治和冷飲。
樓上才是正經(jīng)的餐廳,賣各種西餐大菜。
甚至他還雇傭了幾個白俄落魄貴族家的姑娘,充當女招待。
雖然由于樓上南北向不寬,東西向卻很長。
整個店堂的桌椅不得不采用“火車座”的形式,就像一節(jié)加寬了的列車車廂。
這與起士林的圓桌座椅來相比,層次確實顯得有些拉低了。
但李立卻仍然懂得要在其他方面增加藝術(shù)氣氛,把不足給補齊。
比方說餐廳的東頭是算賬的柜臺和酒臺,西頭他就弄了一半圓型的高臺,約高出地面一尺許,形成一個很簡單的小舞臺。
臺上放了一架三角鋼琴,旁邊還備有一架電唱機。
這樣一來,除了便于聘請樂隊演出助興之外,平日里也給店里的客人增加了許多自娛自樂的樂趣。
臺上的鋼琴是可以任由顧客去彈奏的。
興之所至,誰都能登臺上去露一手。
那電唱機俗稱“電轉(zhuǎn)”,有四種速度。
分別為每分鐘16、33、45、78轉(zhuǎn),可以聽四種不同轉(zhuǎn)速的唱片。
這項代放唱片的服務(wù)在吉士林同樣是免費的。
事實上用它聽唱片的人非常多。
因為吉士林北面臨近東安市場里的書店區(qū)域嘛,不少客人都是在那些書店里買了唱片,然后再到這里坐一坐。
他們只要把唱片交給服務(wù)員播放就無需再管了。
正好喝杯咖啡吃點糕點,小憩一下。
說起來,其實跟店里擺上一臺昂貴的自動電唱機效果也差不多,反倒更人性化。
總之,鋼琴和電唱機這兩項吉士林的特色服務(wù)項目,都絕對是相當高明的妙招。
這里成天交錯響著西洋古典音樂和江南絲竹,不但無形的把餐館的層次拉高了一大截,為吉士林帶來了不少有音樂細胞的風雅客人。
也讓吉士林永遠都沒有了空座的時候。
這里并不像其他的餐館,只有臨近飯點才是高朋滿座。
哪怕不是飯口兒,也能上七八成座兒的。
要一兩樣點心,或是一杯咖啡,聽聽音樂,會會朋友,再就是購物之余在此歇歇腳,都挺好。
因此,京城文化界、藝術(shù)界和工商界的許多名人都是這里的??汀?
吉士林在京城年輕男女心目中的地位也日益增加,后來就成了一個很有品味的時髦場所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