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州經略府內,燭火通明。
種師道指著鋪在案上的西北地圖,向眾將闡述他的戰(zhàn)略。
“西夏人擅騎射,長于野戰(zhàn)而短于攻堅。老夫意采取堡壘推進之策,沿途修筑城寨,步步為營,逐步壓縮西夏人的活動空間?!?
他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先從西安州向北,每隔二十里筑一寨,形成一道堅固防線?!?
方天靖凝視圖上地形,提議道:“種帥此策甚妙。末將有一計,可配合打開局面?!?
種師道饒有興致的問道:“方將軍有何高見?”
方天靖的手指落在地圖一處。
“末將愿率忠武軍兵馬,出蕭關,奪取永和砦、割踏砦等據(jù)點,打開橫山東大門。如此,既可策應種帥主力推進,又能切斷西夏軍東西聯(lián)系?!?
劉仲武還是冷笑反對:“方將軍未免太過冒險。孤軍深入敵后,若被切斷退路,豈不全軍覆沒?”
種師道卻不以為然:“方將軍既有此意,想必已有周全計劃。說來聽聽?!?
方天靖早已與聞煥章商量好對策,既能保持忠武軍的獨立,又能避開西軍挑釁。
“末將打算效仿種帥之法,以步卒筑寨推進,以騎兵擾敵后方。我?guī)ьI忠武軍主力步步為營;關勝、呼延灼、秦明三將各率兩千騎兵出擊,擾亂西夏守軍布置,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
被允許帳前議事的聞煥章補充道:“三支騎兵隊伍呈犄角之勢,相互策應,確保不被包圍。步兵則按照種帥軍令,每推進二十里便筑一寨,穩(wěn)扎穩(wěn)打。”
種師道思考片刻,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方天靖的計劃,他覺得可以一試。
“既然如此,本帥準你所請。但切記不可冒進,若事不可為,當即刻退回?!?
三日后,方天率忠武軍精銳出蕭關,向北挺進。
關勝、呼延灼、秦明各率騎兵先行,如三把利劍直插西夏腹地。
初時進展順利。
關勝部首戰(zhàn)告捷,擊潰一支西夏運糧隊,繳獲大批糧草;呼延灼則突襲了永和砦外圍守軍,斬首數(shù)百人;秦明更是大膽深入,直逼割踏砦下耀武揚威,引得守軍不敢出戰(zhàn)。
方天靖親率步卒隨后推進,領士卒筑寨固守。他們繼續(xù)推進,種帥則派人緊隨其后。
不過十余日,忠武軍已連筑三寨,形成一條向北延伸的防線。
西夏軍試圖壓制忠武軍的步伐,都被方天靖帶隊擊退。
就在方天靖率軍攻占永和砦、割踏砦的第二天,忽有探馬來報。
關勝部在鳴沙城遭遇西夏主力,陷入苦戰(zhàn)!
“鳴沙城?”
聞煥章凝視著輿圖,“那里是靜塞軍司的后方要地,西夏必然重兵防守。關將軍怎會貿然進攻?”
方天靖同樣面色凝重:“關勝不是冒進之人,其中必有緣故。傳令呼延灼、秦明即刻向鳴沙城方向靠攏,接應關勝部。步兵主力隨我急速進軍!”
當方天靖率軍趕到鳴沙城外時,已經是第二天中午。
只見城外尸橫遍野,顯是經過了一場慘烈的戰(zhàn)斗。
關勝、呼延灼和秦明的三路騎兵已經合兵一處,正在與敵人對峙。
原來呼延灼、秦明的騎兵到來后,便沖破了西夏軍的包圍圈,與關勝合兵一處。
西夏軍看到大宋援兵帶來,開始繼續(xù)調集援軍,便只圍不打。
關勝他們也知道忠武軍大軍將至,也想著吃掉對面的西夏軍。
方天靖到了之后立即部署:“二哥率兩千步卒從左翼進攻,六哥帶兩千人從右翼包抄。我自率中軍直取敵營!”
戰(zhàn)斗終于爆發(fā)。
西夏軍已經苦戰(zhàn)一夜,早已人困馬乏,猝不及防之下陣腳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