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師傅那一聲發(fā)自肺腑的“服了”,以及隨之而來的雷鳴般的掌聲,已經(jīng)為c組第一輪刀工比試的結(jié)果,定下了無可爭議的基調(diào)。整個會場仿佛被這一聲感嘆點燃,空氣中彌漫著驚嘆與躁動。觀眾席上,有人伸長脖子,試圖看清那碗傳說中的“文思豆腐”;有人交頭接耳,反復咀嚼著“入微”二字的重量。
評委們依次走到各位選手的操作臺前進行品評打分,腳步沉穩(wěn),神情專注。每一位選手的臺前都短暫地成為焦點,收獲著或贊許或?qū)徱暤哪抗狻?
當走到張知味的臺前時,看著那盤細如發(fā)絲的豆腐絲,評委們還是給予了肯定的點頭。這盤豆腐絲若放在平日,足以成為話題,此刻卻似明珠蒙塵。
“張師傅的豆腐絲,細度均勻,手法嫻熟,展現(xiàn)了扎實的基本功。”一位評委的點評中肯,卻少了驚艷。
張知味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但眼神深處卻毫無喜色,指甲幾乎要掐進掌心。他知道,有林小風那碗“山水”在前,自己的作品再好,也注定淪為陪襯,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憋悶感堵在胸口。
評委們走到趙永豐主廚的“菊花豆腐”前,那在水中悠然綻放的“白菊”,形態(tài)優(yōu)美,刀工精準,每一瓣都透著從容。
“趙師傅的菊花豆腐,刀口深淺一致,綻放效果完美,體現(xiàn)了粵菜刀工的精細。”評價很高,卻止步于“技”的層面。
陳老石的“豆腐兔子”憨態(tài)可掬,雖然不如前兩者精細,但勝在創(chuàng)意和神韻,那幾分鄉(xiāng)土氣的靈動,也獲得了不錯的評價。
周師傅的“玉白菜”更是讓評委們贊嘆不已,稱其將食材雕刻藝術發(fā)揮到了極致,幾近于鬼斧神工。
然而,當評委們最終停留在林小風的操作臺前,看著那碗在清湯中宛若一幅動態(tài)水墨畫的“文思豆腐”時,所有的語都顯得蒼白了。那碗中,已非簡單的食材,而是山巒隱現(xiàn)、水汽氤氳的微縮天地。
評委主席董其昌董老爺子親自拿起一個放大鏡,湊到碗邊仔細觀察,臉上的震撼之色久久未能褪去。他看得極其仔細,仿佛在鑒賞一件出土的千年古物。
“絲絲分明,細可穿針……不,這比針眼還要細!”董老爺子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那是行家遇到超越認知的技藝時本能的激動,“更難得的是,如此細軟的豆腐絲,在入水散開的過程中,竟然沒有一根斷裂,沒有一絲粘連!這對手腕力道的控制,對下刀角度和頻率的把握,已經(jīng)達到了‘入微’的境界!非千錘百煉,心手合一,絕難至此!”
他放下放大鏡,目光灼灼地看向林小風,像是要重新認識這個年輕人:“年輕人,我年輕時也曾嘗試過文思豆腐,自認能做到發(fā)絲般粗細,但與你相比……無論是細度、均勻度,還是這最終成型的意境,都遠遠不及!你這碗,不是菜,是藝術!”這番出自泰斗之口的極高評價,一錘定音。
其他評委也紛紛附和,臉上寫滿了嘆服,之前對“山?!边@家新派餐廳的些許疑慮,此刻已煙消云散。
打分環(huán)節(jié)毫無懸念。
張知味:9.0分。
趙永豐:9.2分。
陳老石:8.8分。
周師傅:9.3分。
而林小風——10分!滿分!
當主持人用激動到略帶沙啞的聲音高聲宣布“c組第一輪,‘山海’林小風,滿分晉級!”時,會場再次爆發(fā)出海嘯般的掌聲!這一次,掌聲中不再有質(zhì)疑,只有純粹的敬佩和認可,許多觀眾甚至自發(fā)站了起來。
“滿分!我的天!董老爺子親自打了滿分!”
“刀工之王!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