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巡視的間隙,找到一處相對安靜的角落,屏退左右,來到歐陽旭身邊,壓低聲音,神色鄭重地說道:
“歐陽御史,您連日辛苦,所作所為,在下皆看在眼中,敬佩不已。”
歐陽旭從憂思中回過神,看向陳景元,微微頷首:“陳知府過譽,分內(nèi)之事罷了。”
陳景元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卸下千斤重擔(dān),繼續(xù)說道:
“目睹災(zāi)民慘狀,耳聞啼饑號寒之聲,在下寢食難安。”
“見御史大人您殫精竭慮,甚至不惜自身前程也要為民請命,在下若再固守成規(guī),畏首畏尾,豈不愧對這身官袍,愧對圣人教誨?”
他目光變得堅定,聲音雖低卻清晰無比:
“歐陽御史,在下愿與您共同承擔(dān)!我們可以先行打開潯陽府糧倉,暫解這燃眉之急!一切責(zé)任,在下愿與御史大人一同承擔(dān)!”
歐陽旭聽了,十分驚詫,隨即一股難以抑制的驚喜涌上心頭。
他正頭疼于越來越多的災(zāi)民和即將耗盡的糧食,眼見陳景元這位地方主官終于愿意挺身而出,冒著巨大的風(fēng)險率先開倉,這無疑是雪中送炭!
潯陽府的糧倉存糧雖無法徹底解決整個江南西路的災(zāi)情,但支撐眼前這數(shù)萬災(zāi)民一段時間,為他爭取等到外部援助的寶貴時間,卻是足夠了。
然而,驚喜之余,他更多的是驚詫于陳景元這突然而決絕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
他凝視著陳景元,語氣嚴肅地追問:
“陳知府,你可要想清楚了!私開官倉,乃是重罪!你就不怕事后朝廷追責(zé)?這不僅會影響你自己的仕途,甚至可能禍及你的家人?。 ?
陳景元臉上掠過一絲復(fù)雜的神色,有恐懼,有掙扎,但最終都被一股決然取代。
他迎著歐陽旭的目光,真誠地回應(yīng)道:
“怕!如何能不怕?為官多年,豈不知其中利害?”
“然而,看到歐陽御史你為了災(zāi)民,不惜得罪路級大員,奔走呼號,甚至將自身置于風(fēng)口浪尖?!?
“看到這堤岸之上,眾多災(zāi)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饑寒交迫,每日都有人倒下再也起不來?!?
“在下若只因愛惜自身羽毛而見死不救,余生何安?這官,做得還有什么意味?”
“功名富貴固然重要,但眼睜睜看著治下子民成批餓死,那才是真正的失職,真正的罪過!今日,但求問心無愧!”
歐陽旭聽完這番肺腑之,大為感觸,心中對這位知府認知更深一份,心想著,地方上還是有正直的清官。
也符合他最初對知府陳景元的判斷,金手指的提醒果然沒錯。
片刻后,歐陽旭重重地點了點頭,語氣充滿了敬意與承諾:
“好!陳知府,你今日之高風(fēng)亮節(jié),真乃一心為民的好父母官!”
“你放心,今日之舉,乃為救萬民于水火,權(quán)宜從權(quán)?!?
“事后,我歐陽旭必以巡察御史之名,將此事前因后果,尤其是你的擔(dān)當與功績,如實向朝廷和官家回稟!”
“屆時,你不僅無過,反而大大有功,朝廷若真要追究,我歐陽旭第一個替你分擔(dān)!”
陳景元聽到歐陽旭這番擲地有聲的承諾,看到他眼中毫無作偽的真誠與激賞,原本還有些忐忑的心潮頓時澎湃起來,一股熱流涌遍全身。
為官者,誰不渴望建功立業(yè),青史留名?能與這樣一位正直敢為的御史共事,或許正是他仕途轉(zhuǎn)機之所在。
他對著歐陽旭深深一揖,語氣更加敬重:“在下謹遵御史大人安排,我這就回去準備開倉事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