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爺”(火長老)的反擊,來得迅猛、酷烈且毫無轉圜余地,完全符合其一貫霸道狠辣、信奉絕對力量碾壓的行事風格。在通過“廚藝挑戰(zhàn)”這種相對溫和的方式試探并確認了“山海軒”的潛力與威脅后,他徹底失去了耐心,不再玩弄任何花哨的手段,而是直接動用了其盤踞省城餐飲界數(shù)十年所積累的最強大、也最致命的武器——那龐大到令人窒息的商業(yè)資本、無孔不入的終端渠道優(yōu)勢,以及根深蒂固的行業(yè)話語權。
幾乎就在林小風團隊通過“隨緣食堂”的古老頭,初步摸清“火爺”那隱藏在“烈焰食品”龐大商業(yè)帝國背后的冰山一角的同時,一場針對“山海軒”的、全方位、立體化、旨在將其徹底扼殺在崛起之路上的殘酷商業(yè)圍剿,如同早已張開的巨網(wǎng),驟然收緊,轟然降臨!
第一波攻勢:價格血戰(zhàn)與渠道窒息
省城內,所有懸掛著“鼎火”、“辣域”、“蜀道香”等招牌、隸屬于“火爺”麾下龐大餐飲連鎖體系的火鍋店、江湖菜館,仿佛在同一時間接到了最高指令,在同一個清晨,不約而同地換上了全新的、觸目驚心的促銷海報:
“開業(yè)酬賓!全場菜品五折起!酒水買一送一!”
“感恩回饋!消費滿100元立贈50元現(xiàn)金券,次日即可使用!”
“狂歡夜宴!晚市至凌晨2點,指定啤酒、飲料無限量免費暢飲!”
這些本就以重油重辣、口味刺激、價格親民而牢牢占據(jù)大眾消費市場的連鎖店,在如此兇殘、近乎自殘式的折扣沖擊下,瞬間引爆了全城的消費狂潮!仿佛一顆巨大的炸彈投入了平靜的湖面,激起了滔天巨浪。原本計劃去“山海軒”品嘗精致新派菜、體驗獨特“廚心”與“香辣”理念的顧客,尤其是那些對價格高度敏感的學生群體、年輕白領和家庭聚餐消費者,在看到這近乎腰斬甚至更低的價格誘惑時,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紛紛調轉方向,如同潮水般涌向了那些門口瞬間排起長龍的火鍋店。
這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正常商業(yè)促銷的范疇,而是一種赤裸裸的、毫不掩飾的傾銷和資本碾壓!“火爺”的根本目的,就是用其深不見底的資金池,不計成本、不惜血本地進行短期內的巨額虧損,通過制造巨大的價格鴻溝,生生擠占“山海軒”的目標客群,壓縮其賴以生存的現(xiàn)金流,將其拖入一場根本不對等的消耗戰(zhàn),直至其資金鏈斷裂,窒息而亡。
第二波攻勢:輿論抹黑與認知扭曲
幾乎與價格戰(zhàn)同步,在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中,一場更加隱蔽卻也更加惡毒的輿論絞殺也悄然展開。各大主流美食點評app、本地生活服務論壇、火爆的短視頻平臺以及社交媒體群組中,仿佛在一夜之間,涌現(xiàn)出大量看似“客觀中立”、“理性探討”的測評帖、討論帖和短視頻內容:
“深度測評:人均消費300+的‘山海軒’,其‘廚心’概念是否只是營銷噱頭?對比人均80的鼎火火鍋,性價比孰高孰低?”
“警惕消費主義陷阱!‘香辣’的盡頭是‘上火’?花幾百塊吃一頓炒菜,真的比不上一頓酣暢淋漓的火鍋來得實在痛快?”
“業(yè)內人爆料:所謂高端餐廳的‘頂級食材’,背后有多少貓膩?后廚衛(wèi)生狀況真的如宣傳般光鮮亮麗嗎?”
“投票:你更愿意為‘情懷’買單,還是為‘實惠’消費?支持傳統(tǒng)火鍋江湖菜的扣1,支持新派概念的扣2。”
這些內容經(jīng)過精心策劃,角度刁鉆,辭看似公允,實則充滿了強烈的引導性和暗示性,刻意貶低“山海軒”所倡導的飲食文化價值和生活理念,將其塑造為“華而不實”、“價格虛高”、“脫離群眾”的負面形象。同時,大量被雇傭的網(wǎng)絡水軍賬號開始進行鋪天蓋地的刷屏式評論,齊聲贊美“鼎火”等火鍋店“味道正宗巴適”、“價格實惠良心”、“氛圍熱鬧接地氣”,并不斷嘲諷、攻擊那些為“山海軒”說話的評論。
更陰險的是,一些偽裝成“離職員工”、“業(yè)內知情人士”的匿名賬號,開始散布各種真假難辨的“黑料”,從質疑食材來源(“所謂的空運冰鮮,不過是普通冷鏈”),到暗示后廚管理混亂(“管理層任人唯親,技術骨干受排擠”),雖然拿不出任何確鑿證據(jù),但這種持續(xù)不斷的潑臟水、貼標簽戰(zhàn)術,卻能在潛移默化中污染輿論環(huán)境,動搖那些潛在顧客和搖擺派對“山海軒”的信任基礎。
第三波攻勢:人才撬動與供應鏈鎖喉
外部攻勢如火如荼,“山海軒”內部也開始暗流涌動,承受著來自“火爺”勢力的精準打擊?!傲已媸称贰奔瘓F的人力資源部門,開始有針對性地向“山海軒”內部的關鍵崗位人員伸出橄欖枝,開出的價碼極具誘惑力:后廚那幾位掌握了“山海軒”部分核心招牌菜烹飪訣竅的副廚,收到了薪資直接翻倍、并承諾技術入股的邀請;前廳幾位因服務周到、管理能力強而備受好評的領班和主管,則被許諾了更高的職位和豐厚的年終分紅。
雖然目前尚未有人公開提出離職,但這種“銀彈”攻勢所帶來的心理沖擊和內部比較效應,已然在團隊中埋下了不安的種子。員工們私下議論紛紛,人心浮動,原本團結向上的氛圍出現(xiàn)了細微的裂痕。
與此同時,一些并非“山海軒”獨家合作、但也提供了重要輔助食材的次級供應商,開始以“原料產地受災減產”、“運輸成本大幅上漲”等種種借口,委婉地向采購負責人李默表示供貨緊張,或提出需要大幅提高供貨價格的要求。這背后,顯然是“烈焰食品”這個掌控著上游大批發(fā)渠道的巨頭,在暗中施壓,意圖從源頭上卡住“山海軒”的脖子,使其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三重打擊,如同三把燒紅的尖刀,從市場、輿論、內部三個維度,同時狠狠刺向剛剛經(jīng)歷廚藝挑戰(zhàn)勝利、正欲乘勢而上的“山海軒”!
“山海軒”那典雅的門庭前,雖然依舊有部分忠實的老主顧和追求品質的食客前來光顧,但相比之前一座難求、門庭若市的盛況,已然冷清了不少。預訂熱線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從早響到晚,甚至出現(xiàn)了零星的退訂。